[发明专利]一种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7796.1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D191/06 | 分类号: | C09D191/06;C09D5/08;C09D193/04;C09D157/02;C09D123/08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 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锈 保护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特别是用于汽车底盘、车架防锈保护处理蜡剂。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装配过程中,其内腔、底盘、车架一般都要做涂蜡防锈处理,使车辆在长期行驶、存放过程中防止或减轻酸、碱、雾汽、水滴对车体的锈蚀。汽车底盘防锈保护蜡还可起到也可抗击、减轻车辆行驶时砂石、水滴对底盘漆面碰撞产生的破坏作用。CN1386812A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液体防锈蜡,该技术选用石油溶剂油作介质,对环境不友好,另外其防锈性能也不理想,成本也较高。CN1488699A公开了一种水基金属防锈保护剂,由于发明中使用了有毒的钡盐类物质,产品也存在对环境不友好问题,并且防锈性能,特别是防锈时间需进一步提高。CN1766023A公开了一种水基防锈保护蜡剂,由蜡、树脂、助剂、乳化剂、防腐剂和水制成。该蜡剂适用于机械配件漆面的保护处理,其防锈性能特别是防锈时间需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性能突出的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可以用于汽车底盘、车架等机械的防锈保护处理。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以重量计组成如下:
蜡类物质 12%~20%
合成树脂 4%~8%
有机多元酸胺盐 5%~10%
表面活性剂 4%~8%
防腐剂 1%~2%
助剂 0~6%
水 余量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蜡类物质是80~85号的石油微晶蜡、氧化微晶蜡、褐煤蜡、卡那巴蜡,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有机多元酸胺盐为长链二元酸(如C9~C16二元酸)胺盐,即长链二元酸与醇胺反应生成的长链二元酸胺盐,醇胺包括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等,使用时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合成树脂是合成松香树脂、石油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各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吐温等。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防腐剂是各种常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等。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中,所述的助剂为本领域中针对具体使用场所添加的适宜助剂,如防冻剂(如乙二醇、硼砂)、抗氧剂等。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制备方法包括:先将长链二元酸与醇胺在40~100℃混合反应得到长链二元酸胺盐,反应过程醇胺用量为化学需要量0.8~5倍。将蜡类物质与合成树脂按所需比例混合,在100~160℃混合10~60分钟,然后加入预制好的长链二元酸胺盐得到油相混合物。将加有表面活性剂的蒸馏水加热至60~100℃,在搅拌下将油相混合物缓慢加入到水相中,60~100℃搅拌稳定10~60分钟后加入防腐剂、助剂等,搅拌均匀后即为产品。上述方法中,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加入油相混合物中。
本发明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选用适宜牌号的微晶蜡可保证产品滴落点温度。选用合成树脂可提高产品在目标物件上形成的防锈保护膜具有弹性,有利于抗击车辆行驶时砂石、水滴的撞击破坏,有利于长期保护。选用适宜的有机多元酸胺盐一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锈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与蜡剂和树脂协同配合作用,进一步提高防锈保护时间,提高产品的而用性能,同时有机多元酸胺盐与其它现有防锈剂相比具有无毒环保的特点。用水做介质使产品无毒无味,产品对环境友好,可改善应用环境,提高产品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蜡剂组成、制备方法及使用性能。
实施例1:
10%的85号石油微晶蜡(南充石油化工公司);
3%的褐煤蜡(吉林舒兰煤矿);
6%石油树脂(上海金森石油树脂有限公司);
5%长链二元酸胺盐(C9二元酸与三乙醇胺反应得到,二元酸为山东凯赛里能生物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三乙醇胺为抚顺康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6%平平加A-20(抚顺康佳化工有限公司);
1%苯甲酸钠(天津东大化工有限公司);
蒸馏水: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7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