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乙基甲苯二胺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56324.4 | 申请日: | 2007-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蒋景岗;钟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崇舜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11/51 | 分类号: | C07C211/51;C07C209/6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31112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基 甲苯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芳胺的烷基化反应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二氨基甲苯合成二乙基甲苯二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3.5—二乙基—2.4(2.6)—二氨基甲苯(英文名称:3.5—diethl—2.4(2.6)—toluenediamine),分子结构式为
其沸点308℃,凝固点9℃,粘度在20℃时为280厘司(centistokes),是一种透明琥珀色液体,略带氨味。它主要用于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的硬化剂及与E-300搭配使用,广泛用于聚氨酯的反应注射成型(RIM)和聚氨酯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的主要扩链剂以及弹性体,润滑油化学中间体的抗氧化剂等方面。
据科学研究报导,芳胺烷基化的反应机理为:
第一步:反应物芳胺在催化剂铝的存在下,芳胺与催化剂形成芳胺-铝催化剂体系
第二步:另一反应物乙烯在该条件下被极化
第三步:被极化的乙烯与芳胺-铝催化剂体系结合
第四步:生成烷基芳胺产品
制备二乙基甲苯二胺,是通过将原料二氨基甲苯(TDA)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专利文献US 476018,US 507204,DE1048277,CA560990,CA620573,US 2762845,US 2448160,DE3402983公开的芳胺烷基化反应的方法是:原料TDA在一定温度(150-200℃)下,与催化剂铝粉、锌粉、Al/Zn合金粉末、三氯化铝(或二氯化汞)形成“芳胺—铝”催化剂体系后,通入高压(10—20Mpa)乙烯或丙烯于320-350℃下,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反应产物二乙基甲苯二胺。或者单一使用烷基铝为催化剂,形成“芳胺—铝”催化剂体系后再通入高压乙烯或丙烯进行烷基化反应。
形成“芳胺—铝”催化剂体系的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氢气放出,其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小时以上,烷基化反应一般为0.5-1.0小时。
当烷基化反应结束后,为了降低反应物料粘度有利于进行过滤,通常往物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水溶液稀释,滤出液最后再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二乙基甲苯二胺。
现有的合成二乙基甲苯二胺的方法中,使用无机铝作催化剂时,形成催化剂体系的时间长(一般为3小时以上),物料在高温高压下容易结焦。单一使用烷基铝作为催化剂,烷基铝价格昂贵,且具有很强的毒性,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烷基化反应结束后,往反应物料中加入的碱水溶液会破坏分解“芳胺—铝”催化剂体系,使之成为了废渣,不但浪费原料,而且废料的排放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反应压力、缩短反应时间、减少操作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合成二乙基甲苯二胺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二乙基甲苯二胺的合成方法,由二氨基甲苯(TDA)在“芳胺-铝”催化剂体系下,与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包括如下步骤:
a.向反应釜投入二氨基甲苯,并投入铝粉1.5%~2.5%,锌粉0.5%~2.0%、三氯化铝2.5%~3.5%、烷基铝0.05%~1.5%;
b.反应釜升温至150105~200℃,搅拌1~1.5小时,形成“芳胺—铝”催化剂体系;
c.通入少量乙烯吹扫反应釜内反应生成的氢气;
d.反应釜升温至290~330℃,通入乙烯气体,充气气压6.0-8.0Mpa,充气时间0.75~1.2小时;
e.向反应釜加入二苯醚或苯氧基联苯;
f.反应物料过滤,釜底物料回用;滤液蒸馏,得二乙基甲苯二胺。
烷基铝可以是乙基、丙基、丁基铝化合物。优选为二乙基氯化铝。
本发明方法使用铝、锌、氯化铝及有机铝为催化剂,把无机物和有机物进行有效搭配,这一催化剂配方可使活性增加,降低反应压力和缩短反应时间;在烷基化反应后,产品后处理工艺中加入一定量的联苯醚或苯氧基联苯,不但能降低物料粘度,有利于催化剂分散和后序的过滤分离,且不用分解破坏“芳胺—铝”催化剂体系,即可把产品蒸出;催化剂能循环使用,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还大大降低了催化剂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崇舜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崇舜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