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54379.1 | 申请日: | 200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萧德瑛;吴威宏;彭柏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9/08 | 分类号: | F21V9/08;F21V5/04;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过 荧光 物质 led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组件,特别是指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早期的LED(发光二极管),其输出光源强度较低,应用层面有限,近期LED在厂商不断创新研发的下,已发展出高亮度的LED。然而现有的高亮度LED所搭配的透镜仍是传统LED透镜,其过度的控制了LED的光源导出方向,导致现有透镜将LED光源强度集中在中央区域,使得LED所发出的光为狭长型的光型,因此在观察面上的照度并不均匀。
另外,在照明工程上常需要避免眩光的产生,因为眩光对于人眼所造成的影响很大。当有很强的光源直达眼睛时,为了减少进光量,瞳孔会自然缩小,视见力即因为降低,于是眼睛肌肉紧张所产生眼睛不舒服的感觉,因而造成影像趋于模糊,进而造成了阅读吃力、眼睛疲劳等问题。而目前使用在LED的透镜,都是为了使光源集中以达到更佳的光源强度,此容易对人眼产生眩光而造成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其可使LED发出的光线经过荧光物质的混光而更为均匀,不会过度集中,进而可防止对人眼产生眩光的问题。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其具有防眩光的效果,可以应用于照明工程上。
于是,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包含有:一基板;一LED芯片,设于该基板上;一第一透镜,以其底部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LED芯片被该透镜所罩盖;以及一第二透镜,位于该第一透镜上方,该第二透镜含有荧光物质。通过此,可使LED芯片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该第一透镜的折射,再进入该第二透镜,并通过由该第二透镜的荧光物质来进行混光,达到使光线均匀的效果,进而可防止对人眼产生眩光的问题,而可应用于照明工程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荧光物质设于第二透镜顶面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荧光物质设于第二透镜底面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荧光物质设于第二透镜顶面及底面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
11基板 21LED芯片 31第一透镜
41第二透镜 45荧光物质
50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
71第一透镜 81第二透镜 85荧光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的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10,主要由一基板11、一LED芯片21、一第一透镜31以及一第二透镜41所组成,其中:
该LED芯片21,设于该基板11上。
该第一透镜31,以其底部设置于该基板11上,且该LED芯片21被该透镜所罩盖。
该第二透镜41,位于该第一透镜31上方,该第二透镜41含有荧光物质45,该荧光物质45布设于该第二透镜41内。该第二透镜41与该第一透镜31相隔预定距离,在实际制做时,可透过一治具(图中未示)或一壳体(图中未示)来固定住该第二透镜41与该第一透镜31的间的距离。且该第二透镜41与该第一透镜31的折射率可为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中是为不同。
通过由上述结构,该LED芯片21所发出的光,会经过该第一透镜31的折射而向外射出,再进入该第二透镜41,光线会作用于该荧光物质45,该荧光物质45即吸收光线能量并转换,而发出均匀的光线,通过此可达到使光线均匀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2,该第二透镜41上的荧光物质45,亦可为涂设于该第二透镜41顶面的形态。
再如图3所示,该第二透镜41上的荧光物质45,亦可为涂设于该第二透镜41底面的形态。
又,如图4所示,该第二透镜41上的荧光物质45,亦可为涂设于该第二透镜41顶面及底面的形态。
再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过荧光物质混光的LED发光装置5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43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散热基座制作工艺
- 下一篇:内嵌式云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