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基站、中继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53304.1 | 申请日: | 2007-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9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将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吕俊刚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基站 中继站 以及 无线通信 方法 | ||
1.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从预定的信号序列组接收表示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
控制单元,其产生表示存在新请求连接的无线终端的测距请求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测距请求消息发送到无线基站。
2.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响应于表示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的接收而从中继站发送的测距请求消息;
控制单元,其响应于所述接收确定是否新允许与所述无线终端的连接,并且产生包括所述确定结果的测距响应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测距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站。
3.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从预定的信号序列组接收表示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
控制单元,其产生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信号序列的接收信息或者表示相对于在所述接收单元的接收时计算出的预定标准的偏差的校正值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接收信息或所述校正值信息发送到无线基站。
4.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从无线终端接收包括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的第一测距请求消息;
控制单元,其响应于所述接收而产生包括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的第二测距请求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发送到无线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包括在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中的标识符被存储在有效负荷或头部中。
6.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从中继站接收测距请求消息;
控制单元,其存储包括在所述测距请求消息中的无线终端的识别信息,并且产生与所述测距请求消息相对应的测距响应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测距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连接标识符包括在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并且
所述连接标识符与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中继站中,从无线终端接收包括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的第一测距请求消息,产生添加了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的第二测距请求消息,以及将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发送到无线基站;以及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接收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存储包括在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中的所述无线终端的标识符,产生与所述第二测距请求消息相对应的测距响应消息,并且将所述测距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中继站。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中继站中,从无线终端接收表示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产生表示存在新请求连接的无线终端的测距请求消息,并且发送所述测距请求消息;以及
在无线基站中,接收所述测距请求消息,确定是否新允许所述无线终端的连接,产生包括所述确定结果的测距响应消息,并且发送所述测距响应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当所述信号序列的接收满足预定标准时,将所述测距请求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而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标准时,不发送所述测距请求消息。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中继站中,从无线终端接收表示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以及
在所述中继站中,确定是否新允许所述无线终端的连接,产生包括所述确定结果的测距响应消息,并且将所述测距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
12.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接收单元,其从无线终端接收表示连接请求的信号序列;
控制单元,其确定是否新允许所述无线终端的连接,并且产生包括所述确定结果的测距响应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测距响应消息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
13.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包括:
控制单元,其产生用于无线终端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的密钥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所述密钥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和中继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33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