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合式牙嵌单、双向超越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2152.3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涛 |
主分类号: | F16D41/02 | 分类号: | F16D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沙捷;彭益群 |
地址: | 524019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式 牙嵌单 双向 超越离合器 | ||
1.一种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一接合元件、第二接合元件、阻挡环、附属阻挡环、附属限位环、弹簧以及弹簧座,且均基于同一回转轴心线布置,附属阻挡环及附属限位环与各自的属主环形成为一体,第一接合元件与第二接合元件轴向相对嵌合组成既是传力嵌合机构又是分离嵌合机构的工作嵌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a)布置有阻止超越分离状态下的所述工作嵌合机构嵌合的阻挡嵌合机构,由阻挡环和附属阻挡环轴向嵌合而成,该两个环上都形成有具备轴向阻挡功能的阻挡齿;所述阻挡嵌合机构的最小阻挡高度,大于所述工作嵌合机构在两个转动方向上的起始分离高度,小于所述工作嵌合机构的全齿嵌合深度;
(b)布置有对所述阻挡嵌合机构中阻挡环的周向相对位置实施限制的限位嵌合机构,由阻挡环和附属限位环组成;所述附属限位环与所述附属阻挡环周向固定,所述阻挡嵌合机构的轴向分离距离大于所述最小阻挡高度时,所述限位嵌合机构的周向自由度,大于所述阻挡嵌合机构的入口裕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嵌合机构轴向上位于所述工作嵌合机构之内,径向上位于所述工作嵌合机构之内或之外;所述阻挡环受阻挡基准环的阻挡基准端面的单向支撑,其滑动端面与该阻挡基准端面构成周向自由滑动摩擦副;所述附属阻挡环的属主环是组成所述工作嵌合机构的任一一方接合元件,所述阻挡基准环是所述工作嵌合机构中与所述附属阻挡环的属主环轴向相对的一方接合元件。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a)所述附属限位环与所述附属阻挡环为同一个环,所述限位嵌合机构与所述阻挡嵌合机构重合后构成一控制嵌合机构,该控制嵌合机构中,阻挡齿同时也是限位齿,附属阻挡齿同时也是附属限位齿;
(b)所述控制嵌合机构中,阻挡齿和附属阻挡齿二者齿顶的阻挡工作面是升角不大于ρ的螺旋面,且至少在其中一个齿顶面的中部形成有限位凸起,这里,ρ是能够令阻挡工况中由双方阻挡工作面轴向接触所形成的静摩擦副成功自锁的阻挡工作面的最大升角;
(c)所述限位嵌合机构的最大限位嵌合深度,大于所述工作嵌合机构的全齿嵌合深度。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嵌合机构中的限位凸起的与阻挡工作面同侧的侧面,是升角为β的螺旋面,|δ|≤β<180°,其中,|δ|是能够令阻挡工况中由阻挡齿阻挡工作面和附属阻挡齿阻挡工作面轴向接触所形成的静摩擦副成功自锁的阻挡工作面的最小升角的绝对值。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a)所述附属阻挡环的属主环是第二接合元件,所述附属限位环的属主环是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周向固定,所述附属限位环直接面对所述阻挡环的内圆柱面或端面;
(b)所述限位嵌合机构,是一个布置在所述附属限位环与所述阻挡环的相应表面之间的径向或轴向嵌合机构。
6.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约束可将嵌合状态中的阻挡环相对静止在阻挡基准环的基准端面或基准圆柱面上。
7.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超越离合器一体封装在一个壳体内,该壳体包括花键毂、外壳及第一接合元件,所述花键毂内孔面上形成有可传递转矩的特征曲面,其外圆柱面与第二接合元件的内孔以花键联接的形式周向固定,外壳是一个具有环状圆盘封头的环状套筒,外壳由弹簧外端套装在花键毂上,并对弹簧座形成轴向支撑,外壳的开口一端与第一接合元件固定联接。
8.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合式牙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超越离合器一体封装在一个壳体内,该壳体包括轴套、外壳和环状端盖,所述轴套的内孔面上形成有可传递转矩的特征曲面,其外圆柱面与第一接合元件的内孔面周向固定或直接刚性地形成为一体,外壳是一个具有环状圆盘封头的环状套筒,外壳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可传递转矩的特征曲面,内孔面与第二接合元件的外圆柱面以花键联接的形式周向固定,外壳由第一接合元件外端套装在轴套上或第一接合元件上,环状端盖由弹簧外端套装在轴套上,兼有弹簧座的功能,并固定联接在外壳的开口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涛,未经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21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个人电子健康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强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