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1479.9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胜;刘卫东;陈兴锋;黄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G09G5/10;H04N5/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方法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相应的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 方法和相应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的液晶屏(LCD)本身不发光,而是属于背光 型显示器件,在液晶屏的背后有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是靠屏幕上均匀排列的 细小的液晶颗粒通过“阻断”和“打开”背光源发出的光线来显示或还原画 面。在初始阶段,只要液晶显示器接通电源,背光源就在工作,即使显示的画 面是一幅全黑的图片,背光源也在工作。也就是说,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是永远 在发光的。由于液晶的透光率极低,要使液晶电视的亮度达到足以完美显示画 面的程度,背光源的亮度就要非常高,这样不仅会缩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使观看者的眼睛变得疲劳;而如果降低背光源的亮度, 则会降低所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
美国在先申请US7113164公开了一种对LED背光区的亮度进行调整的技术 方案,这一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液晶显示的对比度和饱和度的问 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该技术方案对背光源的分区是固定不变的, 只能对固定区域的像素点的亮度进行调整,而不能根据不同显示画面的变化做 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满足图像画面千变万化的显示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方法,能够根 据显示画面的不同而对背光源的分区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应图像画面不断变 化的显示要求。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方法,包括:
接收图像信号;
对图像信号进行分析;
根据图像信号的分析结果对图像进行划分,将图像划分为至少两个图像分 区;
根据图像分区结果对背光源进行划分,将背光源划分为至少两个背光源分 区;
对每个背光源分区的亮度进行调整;
对每个图像分区的图像信号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图像输入接口、图像 处理装置、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源;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分析单元、分区单元、液晶接口单元、背光源 驱动器以及中央处理器;
所述图像输入接口接收图像信号;
所述图像分析单元对接收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
所述分区单元根据图像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划分,将 所述图像信号划分为至少两个图像分区;同时根据图像划分的结果对所述背光 源进行划分,将背光源划分为至少两个背光源分区;
所述背光源驱动器对每个背光源分区的亮度进行调整;
所述液晶接口单元对每个分区的图像信号的亮度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 图像信号输送至所述液晶显示屏显示。
本发明液晶显示方法根据图像信号对图像和背光源进行划分,同时对每个 经划分的图像分区和背光源分区的亮度进行调整,不仅降低了液晶显示的功耗, 而且增加了图像信号的对比度,提高了液晶显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图像处理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 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图像输入接口110、图 像处理装置120、液晶显示屏130和背光源140,图像处理装置120包括图像分 析单元121、分区单元122、液晶接口单元123、背光源驱动器124以及中央处 理器125。此处的图像处理装置120可以由多个分立器件组成,也可以为一体式 结构,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此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 掌上电脑、手机等产品。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1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