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0866.0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程驰;揣成智;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德昊超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4 | 分类号: | C08L25/04;C08L51/06;C08K5/3492;C08L63/00;C08L23/16;C08L21/00;C08L55/02;C08K5/09;C08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阻燃 苯乙烯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
背景技术
卤系阻燃剂(主要时氯系和溴系)是目前阻燃效率最高的阻燃剂,然而氯系阻燃剂一般很难在高温下使用,溴系阻燃剂以其高效廉价在塑料阻燃燃行业长期广泛使用,尤其是以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2003年欧盟颁布了《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并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执行,规定阻燃塑料中所含的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这一举措,其它国家相继效仿,在欧盟之后都相继颁布了类似的法令。这使得传统的以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为阻燃剂的产品市场逐渐萎缩。而无卤阻燃剂大多因为添加量太大导致材料其它性能下降厉害,成本大幅上升,或者自身价格太高,市场吸引力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包括适应《RoHS指令》),又不太影响材料其它性能,而且成本适中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
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组分及重量份数分别为:
苯乙烯类树脂 75~110份;
主阻燃剂 3~30份;
辅助阻燃剂 3~20份;
增韧剂 1~20份;
稳定剂 0~2.5份;
抗氧剂 0.05~1份。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乙烯类树脂选自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与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与二烯基橡胶的接枝树脂、苯乙烯及或苯乙烯衍生物与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与二烯基橡胶的接枝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典型的例子包括:聚苯乙烯(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SA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AS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丙烯腈-苯乙烯-三元乙丙橡胶接枝共聚物(AES)以及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阻燃剂为所述的主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齐聚物、溴化环氧树脂、氰尿酸的含卤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锑化钠、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硼酸盐、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乙烯-乙烯乙酸共聚物(EVA)、二烯基类树脂、SBS树脂、三元乙丙橡胶类树脂(EPDM)、橡胶粉、ABS高胶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而且,所述的一种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1010、1076、3,3’—硫代丙酸月桂醇酯(DLTP)、3,3’—硫代丙酸硬脂醇酯(DSTP)、二硬脂酸硫代二丙酸酯(DSTDP)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广泛适用于注塑和挤出加工,可以使得用户在现有材料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或很小的调整就能替换使用,无需复杂冗长的新工艺调试。
2.本发明解决了类似欧盟RoHS指令之类的限制问题,为广大塑料制件生产商提供一种可适应更大市场的优良材料。
3.本发明在只是略微降低树脂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实现UL94 V0级阻燃。
4.本发明使得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的价格仍然保持在从前使用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时的水平。
5.本环保阻燃苯乙烯类树脂可以随客户的要求随意选择色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德昊超微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德昊超微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0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