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APO-46硅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50186.9 | 申请日: | 2007-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牛;孔文波;项寿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9/54 | 分类号: | C01B39/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71天津市卫津路94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apo 46 磷酸 分子筛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具体讲是一种SAPO-46硅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在含有亚磷酸作磷源的体系中,用二正丙胺di-n-propylammine(DPA)作模板剂条件下合成SAPO-46硅磷酸铝分子筛。
背景技术
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46骨架由Si、P、Al、O元素构成,具有三维的八元环(自由直径0.4纳米)和十二元环(自由直径0.7纳米)开口、并相互交叉的直孔道系统,属于六方晶系,晶胞尺寸为a=1.33,c=2.69纳米。由于在SAPO-46的骨架结构中存在着Si-O-Al连接,从而使该分子筛产生酸性。由于它独特的孔道结构和合适的中等强度的酸性,使它们在催化甲醇/甲苯制二甲苯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到目前为止关于SAPO-46的合成的文献报道较少,仅有的几篇文献(J.Chem.Soc.Chem.Commun.1994,1527-1528)(J.Chem.Soc.Faraday Truns.1995,91,1045-1050)报道了SAPO-46分子筛的合成。采用拟薄水铝石为铝源,磷酸为磷源,硅溶胶为硅源,二正丙胺di-n-propylammine(DPA)为有机模板剂。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在于所合成的SAPO-46分子筛热稳定性比较低,不利于脱除有机模板剂,及在工业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而且所需晶化时间较长,步骤繁琐,一般是初期在150℃晶化96小时,进一步在180℃晶化120小时,所得产物结晶度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APO-46硅磷酸铝分子筛在含有亚磷酸作磷源的体系中的合成方法。是一种用简便的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出高结晶度的SAPO-46硅磷酸铝分子筛的方法。所得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已有方法合成的SAPO-46分子筛,合成中所使用的模板剂可以在650℃下完全脱除而SAPO-46分子筛骨架结构仍能保持完好,有利于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经过下述步骤:先将硅源、铝源、磷源、有机模板剂和水或者铝源、磷源、有机模板剂和水混合均匀制成合成胶体,成胶时的温度为25~50℃。然后将该合成胶体在150~220℃和自生压力下水热晶化3~5天,收集、洗涤和60-80℃干燥即得产品。
本发明硅源是以SiO2计,铝源是以Al2O3计,磷源是以H3PO3与H3PO4的混合物计,有机模板剂用R表示。反应物料按照以下摩尔配比合成胶体:Al2O3∶H3PO3∶H3PO4∶R∶SiO2∶H2O=0.8~1.5∶0.2~2.0∶2.8~1.0∶1.0~8.0∶0.30~2.0∶20~150。
本发明方法中,所说的磷源是亚磷酸与磷酸的混合酸作为磷源;铝源为拟薄水铝石、异丙醇铝以及铝的盐类;硅源为硅溶胶、硅的气凝胶(fume silica);有机模板剂为二正丙胺。
本发明方法中,优选亚磷酸和磷酸的混酸作为磷源、拟薄水铝石为铝源、硅溶胶为硅源;二正丙胺为模板剂。
本发明方法中,所说的磷源、铝源、硅源与有机模板剂的加入顺序是按照铝源、磷源、有机模板剂、硅源的顺序加入。
本发明方法中,优选的是将合成胶体在150~220℃和自生压力下水热品化3~5天小时,然后收集、洗涤和60~80℃烘干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SAPO-46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中所采用的硅源、铝源、磷源和有机模板剂均按照现有的技术规格来确定,本发明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用较为方便的步骤合成出结晶度、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已有方法的SAPO-46分子筛。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的产品SAPO-46的XRD。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的产品SAPO-46培烧550度后的XRD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数码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0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准无能耗封孔工艺技术
- 下一篇:摄像模块和调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