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跟踪与追溯方法及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6336.9 | 申请日: | 2007-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1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江;杨信廷;孙传恒;吉增涛;钱建平;刘学馨;韩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G06K17/00;A01K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家俊 |
| 地址: | 10009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牛肉 产品质量 安全 全程 跟踪 追溯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肉类产品全程跟踪与追溯技术领域,属于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数字化范畴。
背景技术
我国的牛肉总产量已跃居到世界第三位,但由于肉牛业起步晚,安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协调、监控机制,至今没有建立农、牧场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者完整的安全控制链条。目前规模化养牛场生产管理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繁育、饲养、迁徙、防疫、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缺乏完整的信息,难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化的要求,牛肉质量安全不容乐观。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牛肉产品安全性不断设置绿色技术壁垒,使得原本具有优势的畜牧业处境尴尬,国内牛肉产品安全消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疯牛病(BSE)在欧洲的蔓延,欧洲在1997年提出了实施“从农(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模式;美国在2003年发生第一例疯牛病以后,决定建立全国牛的标识溯源系统,并营建以网络数据库为主的质量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饲养场、屠宰场、分割包装与储运等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计划在全国强制实施,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48小时内追踪到相关动物。
牛肉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建立分为从养殖场到屠宰场和从屠宰加工到销售两个阶段,关键在于个体标识选型及三次编码转换衔接,如何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各阶段信息的传承和编码转换是实现牛肉产品全程追溯的关键所在;另一关键所在是如何实现生产流程操作与个体标识的无缝集成,以适应快速流水线生产的需求。加拿大、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标识、编码、数据管理等系列标准。美国采用条形码与数字结合的编码标识,加拿大CCIA(加拿大标识管理机构)采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27种可读条形码标识和7种RFID(射频标识)对肉牛进行标识管理。
国内牛肉产品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仅处于探索阶段,不能有效突破养殖阶段到屠宰加工阶段编码转换技术壁垒,不能实现生产操作与标识管理的无缝集成。因此,建立综合公共卫生、动物卫生、食品安全的肉牛全程质量追溯技术体系对于动物疫病控制、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国际贸易,帮助牛肉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技术、提高效率,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对肉牛生产企业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肉牛生产信息记录不完全,生产管理不规范,产供销脱节,结合牛肉食品安全消费及优质牛肉出口国际市场的实际需要,抓住牛肉生产中繁育、饲养、饲料与疫病防治、屠宰分割、产品检验、储运和销售各环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模式,提出了以个体耳标标识、胴体挂钩标识和分割肉条码标识为标识主键,对饲养、屠宰分割、储运、销售全过程信息保存与转换,有效地实现肉牛活体和分割肉对应,将饲养与屠宰分割紧密地连接起来管理控制于一体的方法;并利用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和.NET数据平台,建立从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信息管理系统。
该发明采用分段设计思想,把肉牛到牛肉产品全程分成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四大阶段(图1),采用”低频(LF)134.2Khz RFID+超高频(UHF)915M RFID+条码(EAN-128)”的标识方法,在下一阶段提供上一阶段的转换接口,从而达到肉牛个体与最终分割产品的一致,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下面本发明从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四个阶段,详细说明每一阶段的流程设计、个体标识方法及阶段质量信息管理。
1.养殖阶段
从牛犊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打上134.2KHz无源RFID耳标,做为肉牛个体身分的标识。通过手持式的读卡器可以读取标签的ID号码,同时详细记录肉牛品种、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和健康状况等。通过专用手持式耳标扫描器,可以详细记录每一头牛的免疫、检疫、消毒信息以及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用量等信息;同时对养殖场内牛只个体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也可实现电子化的跟踪处理。
养殖阶段采用低频的134.2Khz RFID的耳标(图2)进行肉牛个体标识,采用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编号设计采用15位设计,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编码形式为:种类代码(1位)+县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标识顺序号(8位)。
2.屠宰阶段
2.1宰前检疫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补充控制装置
- 下一篇:利用光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