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6239.X | 申请日: | 200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显林 |
| 主分类号: | D21H21/42 | 分类号: | D21H2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 变化 视觉 特征 荧光 防伪 纤维 材料 | ||
技术领域
一种荧光防伪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防伪材料,特别是一种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随激发光照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防伪材料。
背景技术
荧光防伪纤维是指一种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纤维,作为一种基本的防伪材料几乎被全世界各国的货币所采用,并在许多有价证券、防伪纸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以来的其致命缺陷就是其视觉特征十分容易被用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所模仿,使现有的荧光防伪纤维的防伪效果大打折扣,这是人们长期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发光角度变化导致视觉特征或视觉效果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加入该防伪纤维的防伪材料,改变激发光对防伪纤维的照射角度,人眼在防伪纤维或防伪材料表面的任意方位上均能看到防伪纤维发光色的明显变化,使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单根防伪纤维上具有在横截面上分布并至少在某一段上共同沿纤维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具有不同的光特性,特别是具有不同的光致发光特性和/或能阻隔激发光特性的材料,且至少两个材料部分在横截面的分布使得这两个材料部分之间形成能部分或全部遮挡激发光的遮挡结构,使所述防伪纤维上至少存在两个照射角度A和B,当激发光从照射角度A照射时具有与从照射角度B照射时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述各材料部分在该防伪纤维的横截面上分布成并列关系或部分包含关系以形成对激发光的遮挡结构,不同的视觉效果包括由一种发光色变成另一种发光色,也可以是由一种发光色变成该种发光色消失。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为激发光照射下发出可见光C的发光材料1,第二材料部分为激发光照射下能阻隔激发光的阻隔材料2,发光材料1与阻隔材料2沿纤维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由于发光材料1和阻隔材料2的分布形成了遮挡结构,因此当改变激发光的照射角度时,人眼可以在任何角度看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C可以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为发光材料1,第二材料部分为另一发光材料3,发光材料1的发光色C与另一发光材料3的发光色D之间有明显的视觉差异,发光材料1与另一发光材料3沿纤维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改变激发光的照射角度,防伪纤维的发光色由C变D。
对于上述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情形,在该防伪纤维的横截面上,两个材料部分的外形各构成一半圆且并列成一个圆形,也可以分别是二个直角三角形并列成一个正方形则必然构成对光线的遮挡结构。
本发明的所述的发光材料可以是通过吸收激发光的能量而转换成发射光的材料,所以发光材料又是吸收激发光的吸光材料,为使激发光照射到另外的具有遮挡关系的材料部分上去,发光材料中可加入激发光吸收剂。
阻隔材料中阻隔的含意是使激发光不能通过,包括能吸收或反射激发光,但不能发射出可见光;阻隔材料可以同时透过激发光和可见光,也可以不透过可见光,也可以本身是有色的(即可发射或反射可见光)。
当阻隔材料不能透过可见光时,改变激发光的照射角度时,肉眼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视觉特征是有差别的。
平行延伸是指单根防伪纤维的各材料部分间在长度方向上不能扭曲,即不能有捻度。
进一步,所述发光材料1和另一发光材料3之间还存在第三材料部分,第三材料部分为吸收激发光的阻隔材料4,发光材料1、另一发光材料3与阻隔材料4沿纤维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
进一步,所述防伪纤维为至少二个具有所述材料部分及其分布特性的所述防伪纤维横向并列构成的纤维,如二个圆形并列及二个直角三角形并列。防伪纤维为至少二个具有所述材料部分及其分布特性的所述防伪纤维横向并列构成的纤维
进一步,所述防伪纤维外层还包覆了一层同时能够透过激发光和可见光的透明材料6,特别是包覆一层透明材料后防伪纤维横截面外形成扁形。
进一步,沿所述防伪纤维的所述横截面分布的各材料部分中至少二个材料部分之间具有不同的热伸长率。
所述防伪纤维沿中垂线轴5构成的中垂面弯曲,发光材料分布在中垂面的左右两边,特别是所述防伪纤维是一个封闭环。
还有,一个防伪纤维上可以有两段或两段以上,其中一段在无论任何角度照射时其视觉特征没有变化。
另外还有,所述防伪纤维在横向为扁平形,发光材料1或另一发光材料3分别在扁平表面的上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显林,未经孙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生物酶制取环保纸浆的方法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治疗结核热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