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囊式滤尘器用喷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6221.X | 申请日: | 200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安城精机;李正元 |
| 主分类号: | B05B9/00 | 分类号: | B05B9/00;B05B1/34;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囊式滤尘 器用 喷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囊式滤尘器用喷射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如下功能的囊式滤尘器用喷射器。即,通过喷射管向预备膛供给压缩气体,然后,再通过喷嘴长细孔向主体部内部的整个面的范围内喷射压缩气体,由于喷射管贯通主体部,通过在贯通的喷射管下部一侧沿下方形成的喷射喷嘴将压缩气体进行喷射,从而使吸入对象气体的吸入力倍增。
背景技术
集尘器是被设置在粉尘大量排出的工厂等处,将空气中含有并处于漂浮状态的粉尘等污染物质进行收集,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其变成干净的空气,然后,再将其向外部排出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的一种。
如上所述集尘器,一般都是通过囊式滤尘器对污染空气进行过滤,将污染物质滤掉,然后,再将清净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位于上部的喷射喷嘴将压缩气体向囊式滤尘器进行喷射,从而使囊式滤尘器所收集的污染物质脱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囊式滤尘器发生堵塞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净化的效率。
下面,参照附图对普通的集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对普通的集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内部按照一定空间设置的机罩(210)的下部一侧设置有能够将污染空气吸入的吹入口(270),在机罩(210)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能够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260)。
为了能够对吸入的污染空气进行集尘处理,在机罩(210)内部设置有多个囊式滤尘器(240),在囊式滤尘器(240)的上部设置有能够使喷射出的压缩气体加速的文丘里管(250)。
在囊式滤尘器(240)的上侧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有能够从压缩气体供给设备(220)供给压缩气体的喷射管(230),在喷射管(230)下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将压缩气体向下方喷射的喷射喷嘴(235)。
另外,在机罩(210)的下部设置有能够将脱离后积聚的污染物质向外部排出的旋转阀(280)。
下面,将对净化污染空气的过程进行说明,通过吹入口(270)吸入到机罩(210)内部的污染空气在经过囊式滤尘器(240)过滤之后,通过排出口(260)向外排出。
污染空气在经过过滤之后,在囊式滤尘器(240)的外周存在没有脱离掉的污染物质的粒子,为了防止因这种污染物质的粒子而堵塞囊式滤尘器(240)的现象发生,通过位于上部的喷射喷嘴(235)喷射压缩气体,从而使污染物质的粒子脱离。
将喷射的压缩气体通过文丘里管(250)使其加速,并供给到囊式滤尘器(240)的内部,然后,随着压缩气体的高速喷射所产生的冲击波,使囊式滤尘器(240)发生震动,从而使囊式滤尘器(240)外周的污染物质的粒子脱离,并积聚到机罩(210)的下部。
积聚的污染物质的粒子随着旋转阀(280)的旋转排出到外部。
但是,由于喷射喷嘴与喷射管形成为一体,所以只能单纯地通过1端喷射压缩气体,因此,存在其脱尘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解决囊式滤尘器的堵塞现象的问题。
为了解决原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流体沿弯曲面流动时能够附着在表面上的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的康达喷射器。
图2是表示依据现有技术使用康达喷射器的囊式滤尘器的脱尘结构的主要构造示意图。
如图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康达喷射器(300)由主体部(310)和环形膛(320)两部分构成。
主体部(310)为中空构造,其具有吸入对象气体的流入口(315)。
环形膛(320)由延长设置在主体部(310)的上部的环形预备膛(330)构成,在预备膛(330)上沿着引导装置(339)形成有喷嘴长细孔(337),其引导装置(339)设置成向吸入对象气体的流入口(315)一侧倾斜。
另外,预备膛(330)形成有互相相对的与喷射管(230)相连通的压缩气体流入口(335a,335b)。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喷射管(230)供给压缩气体时,使压缩气体通过流入口(335a,335b)向预备膛(330)内部流入。
当预备膛(330)内部因流入的压缩气体达到饱和状态时,压缩气体就会在引导装置(339)的引导下通过喷嘴长细孔(337)向吸入对象气体的流入口(315)一侧高速喷射。
喷射出的压缩气体根据康达效应将沿着主体部(310)在整个内周面的范围内向下方供给,同时,在主体部(310)内部形成下降气流,这样,位于主体部(310)上部的周边空气就会被吸入到主体部(3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安城精机;李正元,未经(株)安城精机;李正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塑料表带材料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耐腐蚀水环式真空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