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分析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6050.0 | 申请日: | 2007-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闫勇;罗伯特·卡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肯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10 | 分类号: | G01N33/10;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 地址: | 英国肯特郡坎***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字图像 处理 技术 便携式 谷类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检测仪器,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分析仪。
背景技术
大米是全世界食用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全世界大米的年产量为几亿多吨。大米的品种非常之多,且质量与市场价格差异很大,但它们的物理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表面质地等,差异却很小或非常小。正因为如此,一种便宜的、质量低的大米很容易被贴上另外一种价格高、质量好的标签,或者将差米掺入价格高、质量好的大米中。这种做假或掺假的做法,在许多国家的大米市场中较为普遍。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相关机构,比如“国际大米研究所”和“英国消费者协会”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大米物理特征的鉴别标准或规定。有些规定还特别对大米的长度,长/宽比等做了具体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快速有效且成本低的大米分析检测技术已成为大米市场中极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大米分析检测技术是采用DNA测试,“电子鼻”或红外反射频谱分析法。基于这些原理的仪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操作复杂、效率低、而且对大米样本是破坏性的。近年来,由于数字成像硬件性价比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字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自动分析和检测已以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谷类产品如大米等进行分类识别,真伪鉴别和质量检验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分析仪,可对谷类的基本物理特征尤其是尺寸、形状和颜色进行精确的测量,适合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部门,大米加工厂,采购单位和销售商等的需要。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分析仪,该分析仪包括有机电给进系统、数字成像系统和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系统。进入机电给进系统的谷粒经数字成像系统成像,再将数字成像信号传输给图像处理系统,机电给进系统和数字成像系统是通过图像采集和系统控制线路板由笔记本电脑控制而运行,其中:所述机电给进系统包括有漏斗,在漏斗的下方设有连接在振动装置上的分布盘,分布盘的下方设有接收谷粒的旋转平台,在旋转平台上设有刮片,在旋转平台的下方设有收集器,在旋转平台的上方设有数字成像系统。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便携式谷类分析仪具有如下的特点:
1.谷粒样本的自动给进和离散分布,使样本中的所有或绝大部分谷粒得到测试。
2.经谷粒全自动数字成像、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谷粒样本的尺寸、形状和颜色及其分布的测试结果。
3.该仪器可对同一谷粒样本进行多次测试,也可以对同一谷类的多个样本进行测试。
4.所有测试结果以图形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显示在用户界面上,也可以存储和打印。
5.该仪器标定容易,安装简单,无需调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使用,也适合于现场操作;这样的仪器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而且对谷类样本没有任何破坏性,即样本可以保存和进行重复检测,特别实用于谷类尤其是大米的分类识别、真伪鉴别和质量检验。
6.本发明适用于其它谷类,如大米、糯米、大麦、小麦、小米、莜麦、高粮、玉米等和各种豆类产品,如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等的分类识别、真伪鉴别和质量检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析仪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布盘和刮片与旋转平台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电给进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机电给进系统的侧视图。
图中:
1、漏斗 2、振动装置 3、分布盘
4、旋转平台 5、平面漫射板 6、数码相机
7、刮片 8、收集器 9、给进斜槽
10、弹簧钢板 11、螺线管 12、底盘
13、控制档板 14、硬底盘 15、弹性盘
16、电机和减速齿轮 17、弹性偶合器 18、齿轮箱
19、分散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谷类分析仪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肯特大学,未经肯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成份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