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益生酵母蛋白饲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5550.2 | 申请日: | 200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9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模丹 |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15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酵母 蛋白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啤酒厂的废液和食品厂的工业废渣与其他酶类物质混合并采取措施予以激活,采取(ISEP)分离技术和(CSEP)分离技术生产工艺;一次流程便可达到预期设计指标。
背景资料
目前,我国类似用途的饲料工业原料主要是来自南美的鱼粉,我国每年从南美诸国进口鱼粉数量约为600万吨,仅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就需用进口鱼粉150万吨。鱼粉价格高昂,每吨售价人民币8000元以上,此项开支大大提高了饲料价格和养殖业成本,降低了有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我国浙江、福建一些地方也生产名为“酵母饲料”的含有蛋白质的饲料,但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制作粗劣,蛋白质含量低而不纯,甚至含有一些致癌、致畸的有害物质,对发展养殖业造成不良影响。本产品就是在上述情况背景下研制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啤酒厂废液和食品厂工业废渣与其它酶类物质混合,采取(ISEP)分离技术和(CSEP)分离技术生产工艺;分离处理有关副成物,回收率高、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所得固体成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鱼粉。一次流程便能达到设计预期的各种不同蛋白指标(由35%-68%)的产品(一步达标)。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而选用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这二种益生菌种作为调节剂。为了提高益生菌剂的应用效果,适应当前的养殖环境现状,我们在农业部1996年公布的可用于动物微生态调节剂的6种菌种中选择了免疫特性强的双歧杆菌和产酶、产酸、产维生素等营养特性强的乳酸杆菌联合应用。这样可以提高益生菌的抗感染、促生长的综合使用效果。通过这二种菌株的联合应用能产生以下6种作用机理:
1、直接引入外源有益菌,通过竞争排斥作用,抵制有害菌。
2、有益菌产酸,降低肠道PH值。
3、有益菌产生一些酶类,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降低氨、胺对机体的影响。
5、提高机体免疫力。
6、合成B、K族C维生素。
包含有啤酒厂废液、含纤维素之食品厂废渣、尿素、纤维素酶、糖化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促进剂及酵母菌、Ca(H2P04)2,经混合配制而成。具体实例:配料含量按重量计为:
含纤维素≥60%之食品厂废渣600kg,含蛋白质60%左右啤酒厂废液的浓缩液400Kg,尿素20Kg纤维素酶(800U/g)3Kg、糖化酶(2万U/g)3Kg、双歧杆菌(≥3亿个/m1)5Kg乳酸杆菌(≥5亿个/m1)5Kg、含Fe60ppm、Cu60ppm、Mn40ppm、Co40ppm、Se30ppm、Mo30ppm的微量元素的促进剂及酵母菌(≥5亿个/m1)5KgCa(H2PO4)2 20Kg
制备过程:
食品厂之废渣粉碎至60目与啤酒厂废液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加入Ca(H2PO4)2,尿素、纤维素酶、糖化酶搅拌均匀在38℃温度下保温100个小时,再加入0.5%双歧杆菌、0.5%乳酸杆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促进剂及酵母菌搅拌均匀在30℃温度下保温60个小时,用离心机分离多余液体(可以回收酶类和寡糖等),最后所得1000kg左右固体成品。采用惰性包装,避光条件下保存。
益生酵母饲料蛋白营养丰富,其中:粗蛋白质(Cp)含量大于35%(范围35-65%);粗脂肪(CE)含量大于1.5%(范围1.5-2.0%);总有益微生物菌数大于104个/克;粗纤维(CF)含量小于14%(范围13-14%);粗灰分含量小于8%(范围7.0-10%);重金属(以Pb、As计)含量小于IPPM;产品水分小于12%(范围7.0-12%)。由于益生酵母蛋白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而能显著提高各种畜禽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提高幼年动物成活率,增加肉、蛋、奶产量,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模丹,未经张模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醋酸酯的方法
- 下一篇:改进型内燃机燃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