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0710145115.X | 申请日: | 2007-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强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1316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临床 参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量的中医医籍,尤其是中医医案,计算机搜索引擎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包括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
背景技术
中医和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是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中医金元时期有金元四大家,主滋阴,主攻下,主温补,主寒凉,近代有经方和时方之别,到了清朝,又出现温病派,与伤寒派相对立,从古到今,还有主寒凉的诸如孔伯华、主辛温的有郑钦安、祝味菊;主重剂的有民国曹颖甫、主轻剂的有山西的李翰卿等名医。以至于互不相容。其实中医象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是对立统一的。符合辨证的精神。不能偏执一端。这种统一的医术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不只是要花费一番苦功夫。造成了中医诊疗的不少失误。而治病要以疗效为依据,以实践来检验。疗效是客观的事实,更接近疾病证型,更接近疾病本质,所以直接用医案做参考,就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生的既定的主观观念和错误判断。
本发明运用的另一思维方法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中医学乃至人类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贯的思维方法。事实上,这确实是很朴素而有效的方法,与今后的翻译方法的研究方向“类比式”的热门算法可以说是同一思路。这种“类比式”的算法,就是分析数以亿计的现成的翻译作品,当需要翻译新的语句时,在现有的数据中搜索与之最相似的语句,来进行翻译。其实这种“类比式”与取象比类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称谓而已。本发明的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即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的系统。取患者的个体综合病况之“象”来匹配医案数据库的具体医案之“类”。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是针对个人综合病况进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而中医显然无论是成药还是方剂都不是个体化治疗,只对某一症候群或部分人具有疗效,中医理论很多都是矛盾对立的。而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临床更容易片面的理解,而很难精深的把握,而中医医案是和谐统一的体现。也即是把握了疾病本质的结果。中医是公认的经验医学,不是纯理论的产物,经验很大部分来自名医医案,中医医生给人看病是,除理论指导外,通常会联系到某一类似医案,作为参考和指导。
单就平时的经验积累,并不能囊括所有临床疾病,更多的情况是顾此失彼或离疾病本质距离太远。而中医医案是客观的,医生能想到的医案大都描述到了,医生不能想到的或错误的治疗方案,不在医案治疗方案中。
而中医医籍浩如烟海,人的记忆力非常有限,能记住的医案很少,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确性。
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等义转换词库,用现代搜索引擎技术只能是输入什么内容,搜索结果里边有输入的内容,对同一个意思,但在原始资料里边没有的东西是搜索不到的,而建立等义转换词库进行了等义转换之后,只要是同一等式里的内容都能搜索出来,这就解决了输入不同的语句而又是同一个意思的状况一样的搜索出来。
中医专用词库,因为目前的汉语分词词库不是针对专业性的词库,中医学方面更是非常少。运用在中医医案搜索上会产生严重歧义和低效率。
医案中与患者的状况匹配越多,医案的辨证治疗方案,就越接近可行的程度。这也是中医一贯运用的类比方法。
病名和症候群是四千多左右,但是几乎没有个体情况或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例。如起病时间,突发事件,情志因素,社会地位,饮食,二便,人际关系,生活嗜好等等。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所以虽然是同一种病,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证型,如果按照简单的症候判断疾病证型,是非常肤浅和表面的。这也是众多中成药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原因,是很多中医医生治疗疾病效果不著的原因。或者分析的很合理或精深但是由于固有的,已经形成的主观理论、观念很难改变,而很多中医理论是矛盾的,如看似阴寒,实际为内热大盛外现假象。就会造成疗效不著的状况。而用医案来做参考,客观、精确,避免了医生的主观性,从而更接近疾病证型的本质。
发明内容
名医失误,方剂针对性不强,单是研究成药的有效成分,不是中医药优势所在,中医在于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疗。本发明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对中医医案数据库搜索,搜索出与患者综合病况最匹配的病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指导和参考。
名医失误(名医尚且诸多失误,不是名医自不必说了。能超越叶天士、赵绍琴辈的有几人?)下例是名医叶天士误治失治的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强,未经凌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复合装饰材料
- 下一篇:单分散磁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