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4139.3 | 申请日: | 200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渐;胡小健;洪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高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2;C08K5/521;C08J5/04;C08L75/04;C08G101/00;C08K5/02;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戴深峻 |
| 地址: | 361021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纤维 增强 聚氨酯 泡沫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份、B组份和C组份;A组份包括100份多元醇,3~10份发泡剂,1~3份催化剂,1.5~4份泡沫稳定剂,1~3份扩链剂,0~10份助剂;B组分为多异氰酸酯;C组分为纤维材料;按质量比,A组分∶B组分为1∶1.2~1.5;按质量百分比,C组分为A组分的2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多元醇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或选自具有200~1000KOH/mg的平均羟值和具有2~8的羟基官能度的多元醇或多元醇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为氢氯氟烃类、氢氟烃类、烃类中的一种;氢氯氟烃类选自1,1-二氯-1-氟代乙烷(141b),1-氯-1,2-二氯乙烷,1-氯-2,2-二氯乙烷,1-氯-1,1-二氯乙烷和一氯二氟甲烷中的一种;氢氟烃类选自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1,1,1,3,3-五氟丁烷(HFC-365mfc),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和1,1,2,2-四氟乙烷中的一种;烃类选自链烷烃,链烯烃和环烷烃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有机金属催化剂、叔胺类催化剂或胺类催化剂与锡类催化剂的复配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链剂为小分子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胺,小分子多元醇选自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小分子多元胺选自乙二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稳定剂为有机硅泡沫稳定剂,选自B8465,B8418,NIAX L-5340或NIAX L-54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选自阻燃剂,填料,阻燃剂选自三(2-氯丙基)磷酸酯,三(2-氯乙丙基)磷酸酯或氢氧化铝含磷,卤素,氮,铝,硼,锑元素的有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填料选自碳酸钙,硫酸钡,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多异氰酸酯选自用于制造聚氨酯或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材料中的多异氰酸酯的任何一种,或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以及具有大于2的官能度的聚合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2,6-TDI)或2,4-,2,6-异构体共混物,或其与MDI的共混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A组分中的各原料混合均匀;
2)反应参数调整:根据制品及设备规格调整反应参数,反应参数包括A组分与B组分的配比,以及混合时间、乳白时间、凝胶时间和不沾时间;
3)将A组分装入A料罐中,B组分装入B料罐中;
4)纤维通过浸渍台装置与由高速浇注头排出的混合料混合浸渍,浸渍后的物料进入一连续的发泡模具进行发泡、固化、冷却、脱模后由牵引机牵出,经切割机加工成一定尺寸规格的成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白时间为50~120s,凝胶时间为125~240s,不沾时间为165~300s;料罐中的料温为19~30℃;所述的浸渍的温度为19~30℃,发泡的温度为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高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高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41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