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衍射图样的发光二极管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3859.8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金英镐;金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芯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1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衍射 图样 发光二极管 器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光衍射来提高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即采用图案化蓝宝石衬底,无需在衬底上形成高度的凹凸,照样可以制作出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器件。
背景技术
出光效率的提高,是获得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采用高折射率物质的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迄今为止已试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出光效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增加氮化镓的表面粗糙度,侧面形成坡度,以及在用于外延生长的衬底表面形成凹凸来提高出光效率等等。
现常用的技术是在衬底上形成凹凸,从而达到提高出光效率的目的。通常,由于凹凸的高度为发光波长的几十倍左右,不仅给衬底制作带来困难,而且在衬底上生长薄膜时,由于存在凹凸的侧面生长边界层而导致非常高的器件不合格率。另外,凹凸衬底上薄膜的生长厚度大于平面衬底上薄膜的生长厚度,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而且时间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在衬底表面形成高度凹凸,并在该凹凸面上利用反射作用提高出光效率的方式,难以实现衬底的批量生产以及在衬底上稳定生长外延片,既不能提高发光二极管的生产效率,还存在工艺时间和工艺费用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出了利用光衍射改变光的方向,从而提高出光效率的方案。本发明对普遍使用的现有在衬底表面形成凹凸的方式进行改善,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在衬底上形成高度的凹凸,不仅在制作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时提高出光效率,而且简化了衬底上形成凹凸的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制作发光二极管,与衬底上形成高度凹凸、引起内部光反射来提高出光效率的现有方式,其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衬底上形成凹凸的工艺变得容易。不仅提高了凹凸衬底的生产效率,还节省了制造费用。
2)与高度凹凸衬底上生长薄膜的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在衬底上生长薄膜时产品的不合格率明显得到改善。由于不存在侧面生长的边界层,故使生长的薄膜层更具良好特性。
3)薄膜生长厚度比现有方法要薄,这不仅节省制造费用,还减少生长成本。另外,工艺时间的缩短提高了MOCVD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提高出光效率的现有发光器件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技术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提高出光效率的现有方式。本发明的结构虽然类似于这种结构,但不同于形成高度的凹凸、利用反射作用的现有方式,而是如图2所示,利用光衍射仅仅改变光的路径来提高出光效率。
如图所示,利用光衍射就会达到改变部分光的路径的效果,此时,凹凸的高度只需有波长的几分之一就足够,这样衬底的制作变得很容易。
另外,由于保持了几近平面衬底的扁平度,所以在与一般平面衬底上生长外延层相同的条件之下即可生长薄膜,同时由于不存在凹凸的侧面生长边界层,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薄膜生长的不合格率。
而且,作为缓冲层的薄膜层生长厚度无需太厚,不仅可以缩短薄膜生长时间,还能增加每台设备的单位产量,节省原材料费及制造费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芯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清芯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