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3480.7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0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彭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须螺栓锁合固定电路板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科技与信息不断地蓬勃发展,计算机设备已是相当普及的电子装置。目前市面上所见的计算机设备,无论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或是服务器,其内部必须装配有一主机板,以做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使得电性连接于主机板上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模块、控制适配卡(PCI card)等计算机周边硬件,得以顺利执行周边硬件的预设功能。
一般常见的固定主机板的方式,于计算机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数个导电铜柱(boss)做为固定构件,主机板上开设有数个对应于铜柱的透孔。主机板摆放于铜柱上,并与壳体之间保持一适当间距,再由多个螺栓分别穿设过主机板的透孔,并锁固于铜柱上,使得主机板由铜柱产生一悬置作用,避免主机板背面的焊脚接点与壳体直接接触而造成短路。
传统以铜柱锁合固定主机板的方式,于装卸主机板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逐一且重复地进行螺栓锁合与卸除的动作,于作动上相当费时繁复,实际使用上并不便利。且目前的电子装置要求轻薄短小,过多的铜柱将占据主机板过多的面积,导致主机板上的电路布线(layout)不易,电子装置的整体体积亦无法微型化。
近年来发展出可直接以手指转动的拇指螺丝(thumb screw),以做为固定主机板的定位构件。如图1所示,为一般应用拇指螺丝60将电路板20固定于机壳10的示意图。机壳10上具有数个定位柱11及一螺孔61,其中各定位柱11的中段开设有一凹槽12。电路板20开设有数个对应于定位柱11的定位孔21。各定位孔21呈葫芦状而具有一宽段22及一窄段23,而且定位柱11前端由宽段22穿过定位孔21。如此,电路板20便可以由定位柱11于机壳10上滑动,使定位孔21的窄段23嵌入定位柱11的凹槽111。之后,只要将拇指螺丝60穿过电路板20并旋入螺孔61,便能够将电路板20固定于机壳10上。
利用拇指螺丝锁合主机板的方式,虽使得铜柱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解决了以铜柱锁合固定主机板所产生的问题。然而,以姆指螺丝固定主机板,仍属螺合的锁固方式,于装卸主机板的过程繁复,且耗费的时间过长,拇指螺丝的成本亦高于传统螺栓的价格,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如何真正落实以无螺栓(screwless)方式固定主机板的装设位置,以及方便使用者快速便捷地装卸主机板,是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亟欲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装置,以改进现有技术以螺合方式装卸主机板,导致电子装置的体积无法微型化,装卸过程过于繁复且耗时,且需要搭配工具进行锁合,使得制造成本过高,并且不便于使用者操作等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定位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具有一壳体及一电路板,电路板可相对于壳体沿着结合方向或是释放方向位移,以与壳体相互卡掣或是拆卸,且电路板由定位装置而固定于壳体上。
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座、一卡扣件、以及一定位件。固定座设置于壳体上,且固定座上设有一容置槽,于容置槽一端更设有一开口。卡扣件具有一结合部及一弹性部,结合部设置于壳体上,弹性部阻挡于容置槽的开口,并可经由受力而产生变形。定位件装设于电路板相对于卡扣件的一侧,当定位件随着电路板沿着结合方向位移,以压抵弹性部变形,并通过开口位移至容置槽内,且由弹性部的回复变形,而使定位件被弹性部所阻挡,以限位于容置槽中,以使电路板固定于壳体上;当弹性部受外力而产生变形,定位件沿着释放方向通过开口,以脱离容置槽,以使电路板自壳体上拆卸。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由定位装置的挡持,而可稳固地装设于壳体上,使用者不须以螺合方式拆卸多个螺丝,使用者可更省力且快速地装卸电路板,并达到以无螺栓(screwless)方式固定电路板的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拇指螺丝、电路板与机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于装设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于装设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4A为本发明于结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于结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5A为本发明于释放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B为本发明于释放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机壳
11定位柱
12凹槽
20主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