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3212.5 | 申请日: | 200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水崎隆;冈部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5B71/00 | 分类号: | D05B71/00;D05B8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缝纫机的运转中通过针棒、套口机等的滑动部件的滑动来抑制壳体内部产生的正压或负压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工业用缝纫机中,为了提高缝制作业的效率,需要实施运转速度的高速化。为了使运转速度高速化,对缝纫机各部分存在的可动部件实施良好的润滑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缝纫机的可动部件,具有各种缝纫机的针棒、锁缝机的套口机棒等的滑动部件。这些滑动部件被内外贯通壳体周围壁的支持部支持,并且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可动设备相连,通过来自该可动设备的传动在长轴方向滑动。为了使运转速度高速化,对上述滑动部件实施良好润滑是特别重要的。以往采用的润滑结构是将壳体内部的可动设备的设置部周围实施液体密封(Liquid Proof)形成润滑室,并将封入该润滑室内的润滑剂(润滑脂、缝纫机油等)供给滑动部件和可动设备的连接部以及滑动部件的支持部而进行润滑。
但是,在上述润滑结构中,在作为密闭结构的润滑室内部会产生伴随连续运转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正压(比大气压高的压力),另外,产生伴随滑动部件的出入的容积变化而引起正压以及负压(比大气压低的压力),对滑动部件的顺利工作产生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特开2004-97423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97423(2004))中所述的缝纫机中,在润滑室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在关闭润滑室的盖板上形成通气孔,通过该通气孔,形成润滑室的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的空气流动,防止润滑室内部产生正压以及负压。
但是,在该缝纫机中,为了防止润滑室内部的润滑剂泄漏,需要通气孔尽可能小,而另一方面,通气孔小时,难以确保充分的空气流动来消除运转中产生的正压以及负压。
另外,在特开2004-97423号公报中所述的缝纫机中,在停止运转时也存在上述通气孔的通气,所以外部气体中含有的灰尘与通气一起进入润滑室内部,混入润滑剂,降低润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只有在运转中产生正压或负压时充分确保润滑室内外之间的通气,最大限度抑制向润滑室内部进入灰尘、以及向润滑室外部泄漏润滑剂,同时可以消除正压以及负压引起的问题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缝纫机,在该缝纫机中内外贯通壳体并被壳体所支持的、连接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可动设备的滑动部件,通过设置在所述可动设备周围的润滑室内封入的润滑剂进行润滑,其特征是,所述缝纫机具有:通气孔,该通气孔将所述润滑室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阀装置,该阀装置通过所述润滑室内部产生的正压或负压的作用进行工作,以开放所述通气孔。
本发明的第2发明的缝纫机,其特征是,第1发明中的通气孔以及阀装置设置在用于封闭所述润滑室的盖板上。
本发明的第3发明的缝纫机,其特征是,第1或第2发明中的阀装置具有通过对抗弹簧力的移动来开放所述通气孔的阀体。
本发明的第4发明的缝纫机,其特征是,第1或第2发明中的阀装置为用于覆盖通气孔外侧或内侧开口部而设置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挡板。
本发明的第5发明的缝纫机,其特征是,第1或第2发明中的阀装置具有通过所述正压或负压的作用来对抗自重并移动,以开放所述通气孔的阀体。
这些发明目的和新特征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以及参照附图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一个例子的锁缝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前盖的内侧部分的前面图。
图3是打开盖板时套口机室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机头部的左视图。
图6是表示机头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截面图。
图7是表示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设置有套口机室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9是阀装置的安装部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一个例子的锁缝机的外观立体图。锁缝机1具有兼作油盘的基台21。基台21具有设置在下面四角的橡胶制支持脚20,20…(只图示了3个)。基台21上部固定有中空的机框(Machine Frame)2。机框2内部安装有没有图示的缝纫机主轴、各部分的驱动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未经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