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演示设备和演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3175.8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演示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允许使用没有演示功能的应用程序进行演示的演示设备和演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的大量增加导致多种办公管理任务的数字化、以及从基于纸件的操作延伸到会议室的趋势。突出的例子是演示设备,本质上是数字白板(digital whiteboard)。
演示设备通过在应用程序提供的窗口(应用程序窗口)中进行操作来进行演示,在应用程序窗口中或在别处进行注释。然而,不是全部应用程序都有注释功能。因此,对没有注释功能的应用程序调用提供注释功能的技术,因此对宽范围的应用程序增加演示功能。
日本特开平06-124183号公报(下文中称为“引用文献1”)提出了一种在应用程序显示的窗口上覆盖透明窗口并在那里进行注释的演示设备。日本特开平10-171590(下文中称为“引用文献2”)提出了一种演示设备,其对所希望的由应用程序作为位图显示的图像进行画面捕获、进行注释作为如此获得的图像的背景。日本特开2000-89890(下文中称为“引用文献3”)提出一种响应于操作是否有效来改变按钮显示的技术。
讨论中的演示设备具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对应用程序进行操作的应用模式,另一种是在例如应用程序窗口中进行注释的演示模式。然而,假设根据前述技术的演示设备在应用模式和演示模式之间的画面显示没有差别,仅仅基于画面显示难以区分操作模式。
例如,如果将按钮附加到应用程序窗口,则即使按照引用文献1在应用程序窗口上覆盖透明窗口,或者即使按照引用文献2执行了应用程序窗口的画面捕获,按钮的外观也不发生变化,导致将演示模式误识别为应用模式,因而,即使演示模式当前处于活动状态,也会使用户按下应用模式的按钮。
如果用户自己建立用来进行演示的应用程序,可以应用在引用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以响应于操作模式是演示模式还是应用模式来改变按钮的外观。然而,假设在演示中使用的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而不同,不能限制要应用该程序的应用程序。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在应用模式和演示模式之间改变不支持演示的应用程序窗口的画面显示,从而避免误识别操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演示设备,其至少具有用于执行关于应用程序的操作的应用模式和用于进行绘制的演示模式,所述演示设备包括:
保持部,用于保持选择规则,所述选择规则描述将所述应用模式改变为所述演示模式时绘制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组成部件的类型、大小或形状;
选择部,用于根据所述选择规则,在所选择的画面区域内选择将所述应用模式改变为所述演示模式时绘制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组成部件;以及
处理部,用于通过改变所述选择部选择的组成部件的图像来处理所选择的画面区域,并生成要在所述演示模式中使用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演示设备的演示控制方法,所述演示设备至少具有用于执行关于应用程序的操作的应用模式和用于进行绘制的演示模式,所述演示设备使用保持部来保持描述将所述应用模式改变为所述演示模式时绘制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组成部件的类型、大小或形状的选择规则,所述演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选择规则,在所选择的画面区域内选择将所述应用模式改变为所述演示模式时绘制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组成部件;以及
处理步骤,其通过改变所述选择步骤选择的组成部件的图像来处理所选择的画面区域,并生成要在所述演示模式中使用的图像。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演示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示出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画面的例子。
图3示出与应用程序窗口相对应的部件数据的数据结构的例子。
图4示出处于演示模式时图2中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例子。
图5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创建演示模式画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创建演示模式画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创建演示模式画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出在透明窗口中显示的背景图像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