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网络后向兼容的系统和附着、去附着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1466.3 | 申请日: | 2007-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段小琴;张戬;李庆禹;吴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Q7/38;H04L12/66;H04L12/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正云;宋志强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网络 兼容 系统 附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网络后向兼容的系 统和附着、去附着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通用 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TMS)是采 用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 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类似的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 络(Core Network,CN)。其中,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业务有关的功 能,而CN处理UTMS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 络的交换和路由功能。CN从逻辑上分为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CS域)和分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ed Domain,PS域)。陆地无 线接入网(UMTS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CN与用户 设备(User Equipment,UE)一起构成了整个UMTS系统。
上述的网络架构是基于3GPP Rel6以前的版本的架构,考虑到未来网络 的竞争力,3GPP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演进网络架构以满足未来十年或更长 时间内移动网络的应用需求,包括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和接入网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其 中演进的接入网称为Evolved-UTRAN(E-UTRAN)。网络演进的目标是能 够提供一种低时延、高数据速率、高系统容量和覆盖率、低成本、完全基于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网络。
目前在3GPP中,各厂商都在积极研究SAE、LTE,LTE目的是提供一 种能够降低时延、提高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率得以改进的低成本 的网络。因此,在UMTS向SAE演进的过程中,将存在UMTS和SAE两 种网络并存的阶段,3GPP标准中TS23.401-v110中规定的演进网络架构如 图1所示,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详见于3GPP标准中的相关章节描述,此 处仅就与本发明相关模块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其中包括:
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101是idle状态的UE终结下行数 据的实体,触发寻呼并同时保存UE的上下文信息,如UE的IP地址和路由 信息等。
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GW)102是用户 面的锚点,在用户的会话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同时,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 (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PCEF)也位于该实体上。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 103,用于生成策略和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并 将其下发到PCEF上,并由PCEF来执行该规则,在图1所示网络架构下, 即为PCRF 103将规则下发到PDN GW102上,并由其来执行该规则。
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105,用于支持用户 注册并存放用户身份、位置数据和过滤策略信息,以及对于用户进行网络接 入的认证和授权控制信息的管理。
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04,用于保存 UE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如用户的标识、移动性状态、跟踪区(Tracking Area,TA)信息等,并对用户进行认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1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摄像的口腔治疗辅助器
- 下一篇:木塑橱柜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