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发光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1278.0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金阳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4 | 分类号: | H05B33/14;H05B33/22;H05B33/08;G09F9/3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湘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发光 显示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享有2006年8月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No.10-2006-0074588的优先权及其权益,并通过全文引用方式包含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显示均匀亮度的图像且与泄漏电流无关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平板显示器,平板显示器具有比阴极射线管(CRT)重量更轻和体积更小的优点。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在平板显示器中,有机发光显示器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来发光。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诸如高的响应速度和小的功耗的优点。
图1显示了常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中的一个象素的电路图。
参考图1,常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的象素4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象素电路2。象素电路2耦合在数据线Dm和扫描线Sn之间,并控制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与象素电路2相耦合,它的阴极与第二功率电源ELVSS相耦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生对应于象素电路2所提供电流的预定亮度的光。
当扫描信号提供给扫描线Sn时,象素电路2接受来自数据线Dm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控制提供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大小。为了这样做,象素电路2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和存储电容器Cst。第二晶体管M2耦合在第一功率电源ELVD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之间。第一晶体管M1耦合在第二晶体管M2、数据线Dm和扫描线Sn之间。存储电容器Cst耦合在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
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极与扫描线Sn相耦合,而它的第一电极与数据线Dm相耦合。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电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极相耦合。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是漏极电极或是源极电极。例如,第一电极可以是源极电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漏极电极。当扫描信号提供给扫描线Sn时,第一晶体管M1就导通,并将来自数据线Dm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极。这时,存储电容器Cst就以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进行充电。
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极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一端相耦合,并且它的第一电极与存储电容器Cst的另一端和第一功率电源ELVDD相耦合。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相耦合。第二晶体管M2根据在存储电容器Cst中存储的电压来控制从第一功率电源ELVDD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流向第二功率电源ELVSS的电流大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就产生对应于第二晶体管M2所提供电流大小的光。
为了能够在上述象素4中呈现出所需要的图像,在一帧期间内应该稳定地保持着在存储电容器Cst中所充电的电压,即,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然而,常规的象素4中,在图像的显示时间周期内,存储电容器Cst所产生的预定泄漏电流会通过第一晶体管M1提供给数据线Dm。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那样,当出现泄漏电流时,在存储电容器中所存储的电压就会发生变化。根据存储电容器Cst的变化电压,当红色象素R、绿色象素G和蓝色象素B的亮度发生相同数值的变化时,可以显示均匀的图像。因此,观察者不能识别出由于泄漏电流所引起的亮度变化。
然而,由于在红色、绿色和蓝色象素中所包括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特性,尽管存储电容器的电压变化量每次都是相同的,但由红色、绿色和蓝色象素所产生的光的亮度却可以是相互不同的。
即,基于目前所使用的材料,发射效率可以表示为:
OLED(G)>OLED(R)>OLED(B) (1)
因此,当相同电压在存储电容器Cst中变化时,在绿色的发光二极管OLED(G)中的亮度变化最大,而在蓝色的发光二极管OLED(B)中的亮度变化最小。当由于泄漏电流而将红色、绿色和蓝色象素的亮度变化量设置成不同时,就不能呈现出均匀的图像。这就使得观察者可以观察到由于泄漏电流所引起的亮度变化。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1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 下一篇:抛光设备和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