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造外铺装隔热的外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0879.X | 申请日: | 2007-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2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丹征吉;樱庭高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天实库;徐光 |
| 主分类号: | E04F13/07 | 分类号: | E04F13/07;E04B1/6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造外铺装 隔热 外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隔热复合镶板对木造建筑物进行外铺装的外隔热的外壁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采用托架将通气性隔热复合镶板外铺装在木造的主体外面的通气性外壁结构,其中,所述通气性外壁结构是将成形薄刚性板层接在具有通气用纵条槽组的隔热层上并一体化而成的贴紧型的通气性隔热复合镶板,属于木造建筑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隔热材外铺装在木造建筑物上而作为隔热建筑物,在过去以来就已经常采用了。
作为现有的例子1而举出的图8为外铺木造建筑物,表示于非专利文献1中,该外铺木造建筑物,在柱、间柱等的外壁主体上、中间夹着结构用面材铺设张贴隔热材,进而,将上下方向的通气体缘配置在隔热材的外侧,由从通气体缘上贯穿隔热材的固定钉将通气体缘固定在主体上,将外装底材用固定钉铺设在该通气体缘上,用隔热材对木造建筑物进行外隔热覆盖,与此同时,将形成在隔热材外面的通气体缘间的隔热材与外装底材间的间隔作为通气层,使空气流从外壁下端的下滴水沿五金件流入上升,从外壁上端经由屋檐换气口而向外流出。
另外,作为现有的例子2而举出的图9,是已被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木造建筑物的外铺隔热施工法,它是采用了贴紧型隔热镶板的外铺装外壁结构,所述贴紧型隔热镶板,将钢板制的基材和牛皮纸(kraft)的覆盖材通过中间层的合成树脂的发泡凝固粘接力进行了一体化层接而成隔热镶板,将此隔热镶板用固定部件铺设张贴在柱、间柱上。
另外,作为现有的例子3而举出的图10,是已被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例子,这是一种本申请的发明人开发、本申请的申请人实施于钢筋混凝土的外隔热建筑物的构筑中的贴紧型的通气性隔热复合镶板,如图10(A)所示,是将在内面具有通气用的条槽组的板厚25mm的挤压成形水泥板、与板厚75mm的板状隔热材进行了层接一体化而成的,其水泥板宽为490mm,隔热材宽为500mm,水泥板是一侧端缘以小阶梯(10mm)凸出、另一侧端缘以大阶梯(20mm)缩入的,条槽深为13mm、宽为30mm。
另外,现有的例子3的图10(B),是图10中(A)所示的通气性隔热复合镶板的变形例,是对条槽的通气功能进行了改进而成的。
即,这是一种在与隔热材的水泥板相层接的面上,以与水泥板的条槽相同的宽度相向地配置有深10mm的隔热材条槽,在对水泥板条槽与隔热材条槽进行调整后,使水泥板与隔热材层接,将已层接一体化的复合镶板的内部的通气用条槽的深度作为水泥板条槽深度13mm+隔热材条槽深度10mm的23mm,与图10(A)所示的复合镶板具有相同厚度的复合镶板,并且是没有增大水泥板厚度但增大了通气用条槽的深度,使空气在条槽内的贯流功能提高的复合镶板。
非专利文献1:日本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能机构,平成14年6月1日发行《住宅的节能基准的解说》第一版、199~206页,“6.4外铺装隔热施工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9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84180号公报(平成14年3月8日发行)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例子1(图8)的课题)
在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外铺装隔热壁施工法中,如图8所示,因为通气层的形成是将通气体缘配置在隔热材上,用通气体缘固定钉将隔热材、以及结构用面材贯穿地固定在柱上,将外装底材(面材)用外装底材固定钉固定在通气体缘上,所以,具有所希望功能的通气结构的构筑是耗费工时多且繁杂的作业。
而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钉会发生蠕变变形,外装底材会产生下垂,在外壁饰面材中发生龟裂、剥离,发生外壁的损伤。
另外,在将砖(tile)等的自重大的外装饰面材配置在外装底材上时,为了防止外装底材下垂,有必要将与隔热材同厚的横条以适宜的间隔配置在隔热材内,或者采用隔热材厚+通气层厚的通气体缘,将通气体缘用钉固定在柱上。这种向隔热材中进行的横条的配置或通气体缘的配置、以及固定作业,需要熟练操作,耗费工时多,外铺装隔热壁的施工性差。
而且,塑料类隔热材,因为受紫外线的影响,其表面会发生劣化剥离,所以还必须将隔热材的表面用透湿防水片材等覆盖以抑制因紫外线导致的劣化。
(现有的例子2(图9)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天实库;徐光,未经株式会社天实库;徐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0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内毒素Fab’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分接开关电动机构的机械限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