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其调光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40019.6 | 申请日: | 2007-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丞;王文哲;陈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9G3/34;G09G3/36;H05B41/36;H05B41/3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及其 调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调光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振 幅及脉冲模式(burst mode)的调光功能的背光模块及其调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也快速成长,已成为 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因此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及功能的要求也 愈来愈高。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具有两基板、以及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 而背光模块发出均匀的光线以分布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传统上, 以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背光模块的光源,并通过换流器来提供 冷阴极荧光灯所需的驱动信号。近来,为了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 表现,以及降低背光模块的功率消耗,背光模块的调光功能及控制光 源的发光强度已成为背光模块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块1包含换流器11、至少一个发 光单元12以及控制单元13。换流器11具有切换单元111及变压器 112,其中切换单元111以全桥式切换电路为例,且切换单元111接 收例如为24伏特(V)的直流电压。控制单元13分别与切换单元111 及发光单元12电连接,并产生一组控制信号S01、S01’以控制切换 单元111,故切换单元111接收并根据此组控制信号S01、S01’而产 生切换信号S02至变压器112,而变压器112根据切换信号S02产生 驱动信号S03,以使发光单元12发光。在这种结构下,背光模块1 可通过改变切换频率、切换占空比(duty ratio)或输入换流器的直流电 压来达到调光的目的,且上述调光方式一般统称为振幅调光。
然而,振幅调光方式却会伴随背光模块1的电源端的电磁干扰滤 波器不易设计、因切换单元无零电压切换导致电路效率降低及输入电 压24伏特而限制调光范围等限制,而综合上述问题,则可知最大的 影响为调光范围不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高调光范围的背光模块及其调光方式, 正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高调光范围的背 光模块及其调光方式。
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切换单 元、谐振转换单元、变压器以及发光单元。切换单元根据第一控制信 号以产生切换信号;谐振转换单元电连接切换单元以接收切换信号, 且谐振转换单元具有第一储能组件及开关组件,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 以控制开关组件,使谐振转换单元产生谐振转换信号;变压器具有一 次侧绕组及二次侧绕组,其中一次侧绕组电连接谐振转换单元及切换 单元,而变压器根据谐振转换信号及切换信号,产生驱动信号;发光 单元电连接二次侧绕组,并根据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单元;以及控制 单元,电连接所述切换单元、所述谐振转换单元及所述发光单元并产 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其中,发光单元产生一反 馈信号至控制单元,以使控制单元根据该反馈信号而调整所述第一控 制信号,以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补偿,其中所述谐振转换单元与所述 一次侧绕组并联。
另外,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切换单元、 谐振转换单元、变压器以及发光单元。切换单元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 产生切换信号;谐振转换单元具有第一储能组件及开关组件,并根据 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组件,并使谐振转换单元产生谐振转换信 号;变压器具有一次侧绕组及二次侧绕组,其中一次侧绕组系与该切 换单元电连接,二次侧绕组与谐振转换单元电连接,且变压器根据切 换信号及谐振转换信号,产生驱动信号;发光单元电连接谐振转换单 元,并根据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切 换单元、所述谐振转换单元及所述发光单元并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其中,发光单元产生一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 以使控制单元根据该反馈信号而调整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发 光单元进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0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剥离夹链式防微粒污染输液袋
 - 下一篇:一种电子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