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9230.6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初;穆景权;任建新;段竹林;武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1/06 | 分类号: | C25F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表面 酸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具体讲是清除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在成品退火时形成的薄氧化皮的酸洗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在成品退火时形成薄氧化皮,所以冷轧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是去除氧化皮形成抗腐蚀性能的重要工序。现有的2B不锈钢表面酸洗方法,酸洗后的不锈钢冷轧板表面由于产生Cr2O3的钝化层而表面发暗,酸洗后不锈钢表面几乎没有金属光泽,若用在装饰行业,在后步的抛光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粗磨、精磨后才可以抛光出高光泽度的镜面板,而且因表面钝化层的覆盖,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细小缺陷都被其遮住,不能在最终的表面检验时发现,影响了高等级板的表面质量,不能用做高档装饰用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不锈钢表面光泽度的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
本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一)在退火后的钢卷前端与尾端焊接Ni钢循环料,每端焊接的Ni钢循环料长400-600m,以可以稳定调节工艺条件为准;
(二)将退火后的不锈钢通过第一个电解槽,第一个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比重1.15-1.20g/cm3,电解液温度85±5℃,采用电解方式酸洗,电解速度60m/min-65m/min;
(三)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二个电解槽,第二个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比重1.15-1.20g/cm3,电解液温度85±5℃,采用电解方式酸洗,电解速度60m/min-65m/min;
(四)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三个电解槽,第三个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比重1.15-1.20g/cm3,电解液温度85±5℃,采用电解方式酸洗,电解速度60m/min-65m/min;
(五)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四个电解槽,第四个槽的介质为HNO3溶液,酸浓度为85±10g/l,酸液温度40-50℃,采用电解方式酸洗,酸洗速度60m/min-65m/min;
(六)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一个酸洗槽,第一个酸洗槽的介质为水,温度为40-50℃,过钢速度60m/min-65m/min;
(七)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二个酸洗槽,第二个酸洗槽的介质为水,温度为40-50℃,过钢速度60m/min-65m/min;
(八)切掉钢卷前端与尾端焊接的Ni钢循环料。
2、其他工艺调整(这种调节是为了提高效果)
(1)酸洗前的热轧原料生产时抛丸采用低转速(抛头转速由原来的2100转/分降到1850~1950转/分),以打净表面氧化皮为准。
(2)冷轧轧制时使用抛光后的高速钢辊(表面粗糙度≤0.010μm),并在成品道次及成品前道次限定轧制速度为150m/min和200m/min,为保证表面质量,要求在每道次检查钢板表面(表面要求无任何缺陷)。
(3)成品退火酸洗后的平整采用抛光后的平整辊(表面粗糙度≤0.010μm),并连续平整不小于三遍,一般三至五遍,以保证钢板表面光泽度。
本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达到了减薄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层,在较少的酸洗介质种类及低酸浓度状态下有效的清除在退火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皮,提高不锈钢表面光泽度,使其可替代BA板应用,节省酸洗成本,降低酸洗工序抛光加工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不锈钢表面的酸洗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酸洗的是退火后的300系列不锈钢,其步骤如下:
(一)在退火后的钢卷前端与尾端各焊接长400m的Ni钢循环料;
(二)将退火后的不锈钢通过第一个电解槽,第一个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比重1.17g/cm3,电解液温度85℃,采用电解方式酸洗,电解速度65m/min;
(三)然后将不锈钢通过第二个电解槽,第二个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比重1.16g/cm3,电解液温度80℃,采用电解方式酸洗,电解速度65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制动缓速器
- 下一篇: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