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水吸热式管道检漏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8516.2 | 申请日: | 2007-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宜中;傅雅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宜中 |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00浙江省嘉兴南湖区禾***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水 吸热 管道 检漏 | ||
技术领域
一种管道检漏法,尤其是漏水吸热式管道检漏法。
背景技术
供水管道漏损是一种常会发生的事,尤其是漏在哪一个位置,目前解决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听漏法,在夜间人静时采用听漏器,将探头紧贴在离管道最近的地面上,将漏水的微弱音波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听筒中,使人得到漏水的讯息。但这种做法往往是知道有了漏水才采取的,平时一般不会经常进行,待到听漏时,漏水损失往往已很严重,并且即使听漏也无很大把握,尤其是从水厂出来的管道距离很长,埋得很深,地况又复杂,仅靠听漏法还是不能解决漏水问题,目前漏水率高达15%以上,就说明了此问题。因此只有尽快研制出能对自来水管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的报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漏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确定供水管道漏水管段的自动检漏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沿管道布设的电源线、受控热源线、脉冲线、讯号回输总线,受控热源线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就并联一个热源体,每个热源体旁紧靠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编码检出器,所有的编码检测器均并接在脉冲线上,温度传感器和编码检出器输出端分别连接与门电路的二个输入端,与门的输出端接讯号回输总线,上述回输总线以及电源线、受控热源线、脉冲线均接入地面控制器中,地面控制器中有脉冲发生器和鉴别记录仪器,其特征是:通过检测埋设在管道边的热源体被周边土层吸热程度来获得管段漏水电讯号。
这样,当需要对管道进行检漏时,通过受控热源线对检测管路中的热源体进行加热,由于热源体紧靠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传感器吸热温升,至阀值时输出电平变为高电平(即电平状态改变),如果没有漏水,埋设水管的土层对热源体的吸热较少,因此对热源体的加热时间较短,温度传感器就到达阈值;而有漏水时埋设水管的土层中有漏水渗过,而渗水的温度低于被加热的热源体温度,于是将热源体的热量源源不断的带走,因此当漏水时对热源体的加热时间变得很长,才能使温度传感器到达阈值(或总是到不了阈值)。在升温的同时地面控制器发出脉冲,反复触发埋设在各已知管段下的各编码检出器,每当该管段编码检出器的身份码和脉冲数相同时,检出器即瞬间输出高电平,所以没有漏水的各检测点与门输出端很快就会出现瞬间正电平,而有漏水时输出端需要很久才能出现瞬间正电平(或始终不出现正电平),鉴别记录仪器通过对各检测点的与门输出端瞬间正电平出现的时间差进行记录和鉴别,就可以得知发生漏水的管段,从而达到本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漏水吸热式管道检漏法的各部组合图。
图2是漏水吸热式管道检漏法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1是地面控制器,2是导线束,3是水管,4是地面,5是泥土,6是漏水孔,7是漏水,8是受漏水影响的管下土层,9是处在漏水位的检测探头(所谓检测探头,就是将热源体、温度传感器、编码检出器和与门电路组合在一起的导热密封体),10是不处在漏水位的检测探头,11是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管。水管3埋设在地面4下的泥土5中,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管11布设在水管3的下方,导线束2的上部出线接地面控制器1,下部出线上并接着若干个检测探头(检测探头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个,图中只画出起始三个),导线束2和所有的检测探头均穿入在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管11中,6是假设发生在水管3上的漏孔,7是表示从漏孔中流出的漏水,该漏水影响了处在第三个检测探头附近的管下土层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宜中,未经陈宜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8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锯齿剥绒机拨籽辊
 - 下一篇:非接触式眼压计的气体喷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