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期降解型泪液引流重建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7832.8 | 申请日: | 2007-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灿;吴永高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82;A61F2/02;A61F2/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27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期 降解 泪液 引流 重建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植入物,为泪道阻塞患者重建泪液引流提供一种 可定期降解的新型泪道支架。
背景技术
泪道阻塞为眼科常见病,特别是慢性泪囊炎常被喻为眼球旁的“定时炸弹”, 当角膜、眼球等遭受外伤时,可继发化脓性角膜溃疡、化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 发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泪道阻塞微创外科”理 念已被普遍接受,泪道激光成形术、高频电泪道浚通术、泪道探通扩张术、泪 道内窥镜下微型钻孔引流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等先后开展并正迅速发 展。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术后留置泪道支撑物被认为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 一个关键环节。
尽管目前国内外已有10余种不同类型、规格及形状的泪道支撑物被临床采 用或申请专利,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支撑物,其主要缺陷在于:①绝大部分 产品功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泪道物理支撑作用以防止创面瘢痕粘连这一层面,而 对如何有效地促进泪道粘膜上皮损伤修复,抑制纤维增生及瘢痕形成,消除泪 道慢性炎症刺激,避免肉芽组织增生等关键内容均未涉及,以致疗效严重受影 响,特别是中长期疗效较差;②引流不充分:目前的泪道支撑物多为单一管道 系统,尽管在管壁侧存在许多小孔,或设计成球囊壶腹状、锥形或三角形,以 利于泪液或脓液引流,但一方面因绝大部分为硅胶、硅橡胶或多聚乙烯为原材 料制成,为了解决需提供足够的泪道物理支撑性能与制作材料生物性能不足之 间的矛盾,绝大部分设计成管壁厚而内径小,另一方面常因人工管道与泪道内 壁紧密相贴,或因泪道内肉芽组织增生或脓性物粘稠,容易导致侧孔或管道阻 塞,以致泪液引流不畅,炎症迁延不愈,往往最终导致再通失败;③再次泪道 损伤:目前的泪道支撑物系采用硅胶、硅橡胶或多聚乙烯为原材料制成,留置 人体泪道内3~12月后必须二期取出,为了实现泪道内固定而设计成三角形、锥 形或球囊状,但取出时将不可避免造成泪道粘膜再次损伤;④固定问题:目前 的泪道支撑物常为单一管道,或在管壁造侧孔以利引流,但一方面侧孔极容易 阻塞,植入后患者仍溢泪,另一方面因管道必须以上下泪小点作为固定支撑点, 患者因经常拭泪、揉眼或睑裂启闭而容易导致泪小点豁裂、泪小管移位或脱落 等医源性泪道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泪道支撑物不能有效促进泪道粘膜损伤修复的缺点,为了更 充分地引流泪液,为了尽可能避免二期取出时所造成的再次泪道损伤,为了更 好地解决支撑物的固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泪小管部、泪总管部、泪囊部、 鼻泪管部为一体的泪液引流重建系统,植入方法简便快捷,植入后不仅能提供 稳定可靠的泪道支撑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泪液泵”功能、“药物缓释”功能、 泪囊脓液引流及促泪道损伤修复功能,泪道内固定可靠,可定期降解吸收,无 需二期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灿;吴永高,未经吴文灿;吴永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78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扣式汽车用影像系统
- 下一篇: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