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6637.3 | 申请日: | 2007-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一志;中川直纪;今村卓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L27/12 | 分类号: | H01L27/12;H01L29/786;H01L29/36;H01L21/84;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刘宗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阵列 制造 方法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glass)基板等绝缘基板上形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中开始使用低温多晶硅(poly silicon)薄膜晶体管。通过这种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以下表示为TFT)的灵活运用,显示装置的高性能化发生了飞跃式进展。另外,伴随着这些显示装置的高画质趋向,进一步对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TFT的阈值电压(Vth)的参差不齐或TFT的饱和区域中的漏极电流(Id)-漏极电压(Vds)特性的变化会导致模拟(analog)信号输出发生变动。这将导致图像不均匀(non-uniformity)。
图12是表示现有的低温多晶硅TFT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2(a)是沿着源极·漏极区域形成方向切断后的剖面图,图12(b)是沿着与图12(a)垂直的方向切断后的剖面图。如图12(a)所示,现有的TFT30中,在绝缘基板31上形成有具备源极区域321、漏极区域322和沟道区域323的半导体层32。进而,在半导体层32上形成有栅极绝缘膜33,在栅极绝缘膜33上的覆盖着沟道区域323的部分形成有栅电极34。
在图12(b)中,半导体层32的剖面呈现出自下而上宽度逐渐变窄的梯形,而侧壁面则呈锥形(taper)状(锥形部325)。这样做是为了解决与栅电极34的蚀刻(etching)残渣或断线相关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这种锥形部325会带来其他问题。即,在沟道区域323的两端形成了薄膜厚度薄的锥形部325。因此,薄膜厚度薄的锥形部325的TFT特性会与通常膜厚部326的TFT特性重叠而表现出来。
非专利文献1中展示了多晶硅薄膜厚度与TFT特性之间的关系。这里,TFT的阈值电压Vth表示为算式(1)。
Vth=VFB+2φB+qNAtSi/Cox
=VO+qNAtSi/Cox…(1)
VFB:平带(flat band)电压
φB:以本征费米(fermi)能级(level)为基准的费米势(Fermipotential)
q:电荷
NA:受主(acceptor)作用(behavior)陷阱(trap)密度
tSi:多晶硅膜厚
Cox:栅极绝缘膜电容
由算式(1)可知,TFT的阈值电压Vth随着多晶硅膜厚tSi不同而变化。
根据算式(1)可知,在由多晶硅构成的沟道区域323,锥形部325中TFT的Vth降低。因此,在比主要(main)的通常膜厚部326更低的栅电压下,锥形部325先行变为导通(on)状态。因此,在图13所示的漏极电流(对数)-栅电压特性(Id(对数)-Vg特性:以下表示为亚阈值(subthreshold)特性)中,即使在低Vg的区域中Id也会因锥形部325的影响而上升。但是,锥形部325的沟道宽度窄,因此在饱和区域中流经锥形部325的Id与通常膜厚部326相比变得更小。因此,在饱和区域中通常膜厚部326的TFT特性处于支配地位。这样,亚阈值特性中在漏极电流(对数)上升部出现肩形。但是,多晶硅膜厚所导致的Vth的变化随着多晶硅的结晶性不同而不同(非专利文献1)。因此,在多晶硅TFT中,半导体层32的锥形部325的形状以及半导体层32与绝缘基板31的界面上的结晶性的不稳定性导致Vth发生变化。亦即,亚阈值特性的肩形发生变动,TFT的阈值电压Vth中出现参差不齐。
接着,在图14中展示表示饱和区域中的漏极电流(Id)和漏极电压(源极·漏极电压:Vds)的关系的图表(graph)。该图表展示了相对于源极区域321和漏极区域322上施加的电压Vds而流过的电流大小Id。另外,图14展示了TFT的源极区域321和栅电极34之间的电压Vgs值不同的多个图表。这里,饱和区域中的Id与Vds的关系表示为算式(2)。
Id=β/2(Vgs-Vth)2(1+λVds)…(2)
Vgs:源极·栅极电压
Vth:阈值电压
β: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骨病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