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6161.3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欣;田尻智久;黄信道;萧淳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G02B1/04;G0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及其 光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而使导光板结构轻量化及薄型化的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导光板在整个背光模块的厚度、重量上均占有很大的比例,面对现今面板市场薄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导光板的薄型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然而以目前的技术而言,以发光二极管当作发光源的背光模块尚无法跟上导光板薄型化的速度,亦即目前导光板的厚度最薄可达0.3mm,而开发出最薄的发光二极管厚度却为0.4mm。特别是,当薄型化导光板采取侧边入光方式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区的高度将大于导光板的厚度,造成部分光线无法进入导光板内,使光能量使用效率降低。此外,若导光板采用滚压或押出工艺制作,且裁切每一适当大小的导光板时,导光板侧边形成的刀痕,及/或组装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之间造成的错位或间隙等,均会降低入光的效率。
有鉴于上述情况,公知技术存在一种薄型化导光板的光源结构,如图1所示。公知光源结构10包含导光板12、发光二极管14及楔形结构16。楔形结构16形成在导光板12表面及发光二极管14之间。换言之,发光二极管14的入光侧会设计成楔形,使导光板12的厚度与发光二极管14的厚度彼此配合,以避免光能量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然而上述结构在薄型导光板的制作上会遭遇一个很大的困难。以射出成型而言,目前射出技术的厚度限制在0.3mm,厚度小于0.3mm的尺寸则无法成型。此外,若采用滚压或押出的方式时,显然无法达到一边是相当薄的平板而另一侧是楔形结构的成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导光板厚度及重量减轻的背光源组及其光源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光能量使用效率增加的背光源组及其光源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具有提高组装的便利性,而易于施作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让光线于导光板内形成全反射的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供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
本发明的光源结构包含光学板件、发光元件及透镜体。发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板件的表面上。发光元件具有一光线射出方向,光线射出方向与光学板件的表面夹一夹角θ。透镜体设置于表面上且连接发光元件。透镜体更包含斜面,斜面一端系连接发光元件,且另一端与光学板件连接。
在较佳实施例中,透镜体的折射率n2较佳是介于光学板件的折射率n1及发光元件的折射率n3之间,且光学板件的折射率n1较佳是大于或等于发光元件的折射率n3。发光元件还包含发光体及封装部,封装部包覆发光体。发光体与光学板件及透镜体相邻接。光源结构较佳更包含反射板。反射板较佳设于光学板件的底面。光学板件与反射板间更具有低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较佳为空气,且其折射率为n4=1。光学板件较佳为导光板,根据司乃耳定律(Snall’slaw),夹角θ较佳小于或等于sin-1(n4/n1),使光线射出方向在光学板件内进行全反射。
此外,光源结构更包含框架、电路模块及至少一微结构。框架设置于反射板的一端上,且通过黏着层与反射板接合。电路模块则耦接发光元件。由于不同光源结构的设计,电路模块可设置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侧面或下表面上。尤有甚者,电路模块更可设置于发光元件及光学板件的表面间。在此所述的电路模块较佳为铜膜。微结构设于反射板内表面上,并供反射上述光线射出方向。表面较佳是指光学板件的底面或出光顶面。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更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光学板件、发光元件及透镜体。发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板件的表面上,发光元件具有一光线射出方向。光线射出方向与光学板件的表面夹一夹角θ。发光元件更包含发光体及封装材料,封装材料包覆发光体。透镜体设置于表面上且连接光学板件与发光元件。透镜体更包含斜面。斜面一端连接发光元件,且另一端与该光学板件连接。发光体更与光学板件及透镜体相邻接。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为一种应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而使导光板结构轻量化及薄型化的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其可效降低导光板厚度并减轻重量,而且可增加光能量的使用效率,还可提高组装的便利性,而具有易于施作的特点;此外,可让光线于导光板内形成全反射,便于与发光二极管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薄型化导光板的光源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杆钻机倍增推进装置
- 下一篇:乙炔氧气火焰割嘴装置活动式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