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6053.6 | 申请日: | 200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上中行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得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2B27/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照设备的防抖装置,并特别涉及中央操作,该中央操作在该防抖操作前,将该可移动单稳定地移动至预定位置。
背景技术
提出了用于拍照设备的防抖装置。该防抖装置通过将手抖动校正镜头或成像设备,对应于成像时产生的手抖动量,移动到和光轴垂直的平面来校正手抖动的影响。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KOKAI)H07-261233公开了执行中央操作(centering operation)的装置,该中央操作在防抖操作前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作为预定位置的移动范围的中央。
然而,没有描述关于该中央操作的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控制的细节。当在中央操作中快速地移动可移动单元的情况下,可移动单元的移动包括可导致不稳定的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执行具有稳定移动的中央操作的防抖装置。
依照本发明,用于图像稳定的防抖装置包括可移动单元和控制器。可移动单元在进行防抖操作时可以移动。在防抖操作开始之前,控制器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移动可移动单元至预定位置。控制器在完成移动至预定位置之前以较低速率减速移动可移动单元。在向预定位置的移动完成后执行该防抖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后附的附图,可从下面的说明中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标和优势,其中:
图1是拍照设备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后视的透视图;
图2是拍照设备的前视图;
图3是拍照设备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拍照设备的主要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显示了计时器中断过程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6是显示了在防抖操作中的计算;
图7是显示消耗时间与可移动单元和移动范围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
图8显示了消耗时间和该移动单元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在这个实施例中,拍照设备1是数码相机。拍照设备1的相机镜头67具有光轴LX。
为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方向,定义了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见图1)。第一方向x是与光轴LX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y是与光轴LX和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第三方向z是与光轴LX平行并且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
该拍照设备1的成像部分包括PON按钮11、PON开关11a、测光开关12a、释放按钮13、释放开关13a、防抖按钮14、防抖开关14a、诸如LCD监控器等的指示单元17、镜-光圈-快门单元18,DSP 19、CPU 21、AE(自动曝光)单元23、AF(自动对焦)单元24、在防抖单元30中的成像单元39a、以及相机镜头67(见图1、2及3)。
该PON开关11a是在ON状态还是OFF状态,是由PON按钮11的状态确定,所以该拍照设备1的ON/OFF状态对应于PON开关11a的ON/OFF状态。
拍照对象图像由成像单元39a通过相机镜头67作为光学图像来捕捉,捕捉到的图像显示在指示单元17上。可通过光学取景器(未图示)用眼睛观察该拍照对象图像。
当操作者将该释放按钮13部分按下时,测光开关12a变为ON状态以执行测光操作、AF感应操作、以及对焦操作。
当操作者将该释放按钮13全部按下时,释放开关13a变为ON状态以执行成像操作,并且存储捕捉到的图像。
将该反光镜-光圈-快门单元18连接到CPU21的端口P7并执行与释放开关13a对应的反光镜的抬起放下(UP/DOWN)操作(反光镜抬起和反光镜放下)、光圈的开闭操作、以及快门的开闭操作。
DSP 19与CPU 21的端口P9连接,并与成像单元39a连接。根据来自CPU 21的命令,DSP 19对通过成像单元39a的成像操作得到的图像信号,执行诸如图像处理操作等的计算操作。
CPU 21是控制拍照设备1关于成像操作和防抖操作(即成像稳定操作)的每一部分的控制装置。防抖操作包括可移动单元30a的移动和位置检测效果两者。
此外,CPU21存储了确定拍照设备1是否处于防抖模式的防抖参数IS的值、释放状态参数RP的值、反光镜状态参数MP的值、反光镜抬起时间参数MRUP的值、以及第一当前位置参数PPx和第二当前位置参数PPy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得株式会社,未经宾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6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