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半导体照明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5123.6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云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V29/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半导体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半导体照明灯,更具体地说是采用不同发光角度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组合配光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要求,交直流供电自动识别和切换,直流正负极自适应,并设置备份三端稳压器和散热组合装置的智能半导体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只有一路驱动电路的照明灯在为道路、消防应急、地下车库等等一些重要场合照明时,如果驱动电路损坏使得照明中断,将会形成严重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发生。从安全性角度来考虑,如果使用直流低电压的照明器错接入市电交流220V,照明器将极易被损坏。在使用直流电压供电时,如果正负极性接反,照明器将不能工作,同时也容易对照明器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半导体照明装置,一方面可靠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实现交直流供电自动识别和切换,直流正负极自适应,自动备份。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1、设置交流220V/直流12V至25V自动识别电路、直流供给正负极性自适应电路、智能备份驱动电路。
2、所述交流220V/直流12V至25V自动识别电路采用自偶变压器T1,所述的直流12V至25V电压经过U3、U5,设置由晶体管Q1驱动继电器J2,J2的触点开关J2-1和J2-2串接在回路中吸合,使得VI通过B2供给主三端稳压器U1。
3、所述直流供给电压正负极性自适应电路,采用全桥B2,无论进入B2输入端的直流电压正负极性如何,在B2的输出端均得到1脚为正、3脚为负的直流电压。
4、所述的智能备份切换电路,采用数字比较器LM339、智能三端稳压器781oU1、U2,所述的数字比较器输出端设置由晶体管D1、D2驱动的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J1-1、J1-2串接在电路中联动。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1、采用15°至90°不同发光角度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组合配光。
2、小功率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方式通过双面PCB板、导热云母布、导热硅脂与齿状铝材散热片逐层结合。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采用15°至90°不同发光角度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进行组合,针对不同的照明区域和照明对象进行合理配光,从而达到照明范围和照度的要求。
2、具有自动输入交流220V/直流12V识别功能,防止因错接而造成的照明器损坏;
3、采用具有直流供给电压正负极性自适应电路,当外接直流供给电压正负极性接反时,照明器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4、采用智能三端稳压器7810作为驱动电路,它使得当直流供给电压12V至25V范围内,流过小功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为恒流,使其免受大电流的冲击,大大延长了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5、采用主和备份三端稳压器7810两套驱动电路,配合由数字比较器LM339构成的自动检测切换电路,对主三端稳压器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主三端稳压器损坏,立即切换至备份三端稳压器继续保持照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6、采用众多高光效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配合散热片制作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器,更加节能、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散热结合装置示意图。
图4是串联调整式三端稳压器7810的内部电路框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交流/直流识别切换电路用以识别交流220V或者直流12V-25V,并切换至相应模式。直流正负极自适应电路可以确保照明器在直流供给电压正负极性任意接入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智能三端稳压器7810保证供给发光二极管为恒定电流,设置有主输三端稳压器和备份三端稳压器,切换电路与其输出端相连,检测电路检测主三端稳压器输出电压并控制切换器在主三端稳压器损坏时切换至备份三端稳压器,以保证照明器正常工作。散热组合装置将小功率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导出,以保证小功率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自偶变压器T1、全桥B1、三端稳压器U3、比较器U5、三极管Q1、稳压管D3、继电器J2以及少量外围元件构成了交流/直流识别切换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云,未经张晓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5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色树脂地板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节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