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3627.4 | 申请日: | 200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林 |
| 主分类号: | A61K36/53 | 分类号: | A61K36/53;A61P1/16;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5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黄疸 病毒性肝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所谓的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极强,而且传播途径复杂,因此流行面甚广,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最近十年多来,病毒性肝炎在全球呈逐渐增长趋势,我国也列为高发区。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炎防治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肝炎群体中,甲、乙型肝炎的总流行率分别为91%、10%,其中农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约十个百分点。
治疗黄疸型(也称黄疸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有报道,如A).CN1060067C、B).CN1168459C、C).CN1994378A、D).CN1156284C、E).CN1176702C,等等。文献A)采用绿豆和大蒜治疗黄疸病,其利用的是蒜中的硒元素,以抑制人体自由基而抵抗疾病和蒜中的果糖改善免疫功能及皂治疗下血压而改善心肝,对于黄疸病的治疗不仅疗期长而且还需借助于其它药物并用;文献B)和文献C)以及文献D)的中药味数多,成份复杂,加工过程长,配伍不具有便捷之效,而且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因此经济性有失优势;文献E)能消除文献B)、C)、D)的欠缺,具有药物的构成简单的长处,但加工至可服用的成药过程较为冗长,需要在提取罐中煎煮二次,时间为:第一次210mm,第二次90min,然后再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浸膏,在80℃时且相对密度为1.07-1.12,加糖粉喷雾制粒、整粒,得到颗粒制剂。因此不适宜于患者自制自用,而且对于吞咽困难者或恐惧吞咽者存在一定的服用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方便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又可便于病人自制自用的、还可适应于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的、服用方便、安全而无不良反应、治愈率可达99%以上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0-60、积雪草20-50、茵陈40-70。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5-55、积雪草22-45、茵陈40-65。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3、积雪草25、茵陈42。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是将金钱草、积雪草、茵陈投入容器中,加入水煎煮,得到可服用的汤剂。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的加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3-5倍。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的煎煮的煎煮次数为二次,每次煎煮时间为30-60min。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的容器为铁锅或砂锅。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之一,原料药材易得并且廉价;之二,既能适用于医院临床,也能适合于患者自制;之三,对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不具有挑剔性;之四,服用方式为饮用,对于吞咽困难或恐惧吞咽人群较适宜;之五,安全而无任何不良反应;治愈率可达99%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推荐的中药制剂中的金钱草始载于《纲目拾遗》,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习惯称其为大金钱草,我国江南各省皆有分布。金钱草含酚性成份和固醇、黄酮类、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碱、钾盐等。其药理作用是:煎剂利尿显著、促进胆汁从胆管排出、排石效果兼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性味日经是: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是: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石淋热淋,恶疮肿毒、蛇蝎咬伤。
本发明推荐的中药制剂中的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l)又称落得打、崩大碗、半边钱,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湿热、黄疸、痈肿疮毒、跌打损伤、传染性肝炎、皮肤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治疗。
本发明推荐的中药制剂中的茵陈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2000版药典规定中药茵陈的植物来源为菊科蒿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est)或称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两种植物外形相似,所含化学成份、功能主治也十分相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林,未经吴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3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的线路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远程可编程序多功能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