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次最优排序的混合判决反馈分层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3231.X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6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西奇;浦潇;王闻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11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最优 排序 混合 判决 反馈 分层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次最优排序的混合判决反馈分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方法在窄带多天线无编码传输系统或多天线发送多天线接收的正交频分复用无编码系统接收机中,在接收端先把信道矩阵按照信号干扰噪比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以保证信号干扰噪比高的信号先得以检测以缓解错误传播的影响;接着,为了降低检测的复杂度,对排序后的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即把信道矩阵分解成一个正交矩阵Q与一个上三角矩R的积;然后用QH与接收符号相乘得到等效接收符号后开始检测;检测时将等效接收符号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分层检测,下层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上层采用普通的判决反馈检测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最优排序的混合判决反馈分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用修正的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对信道矩阵进行排序和QR分解;
步骤2:用QH与接收符号相乘,得到等效接收符号;
步骤3:将等效接收符号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分层检测,先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方法对下层符号进行检测;
步骤4:干扰抵消,即把下层检测判决所得符号当成干扰,把其通过信道矩阵对上层接收符号的影响从接收符号中减去;
步骤5:对上层符号采用判决反馈的方法进行检测,即先对当前检测层检测出的符号做出判决,然后将该符号反馈给上一层,供检测上一层符号时使用;
步骤6:对检测所得的上、下层符号的估计值按照步骤1的排序方式进行解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最优排序的混合判决反馈分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的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如下:
设信道矩阵
H=QR
1)R=0,Q=H,Seq=(1,…,nT)
2)for i=1,…,nT
3)
4)分别将R,Q,Seq的第i列与第ki列进行交换,这就是排序的过程,
5)ri,j=‖qi‖
6)qj=qi/ri,j
7)for j=i+1,…,nT
8)
9)qj=qj-ri,jqi
10)end
11)e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32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检测器
- 下一篇:风冷热泵独立并联式热气除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