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线路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0251.1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东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线路 数字 信息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的传输方式,主要是以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将信息调制到电力线上,通过电力线将信息传输出去,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电力线路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本发明应分为H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网络智能家电的出现,对控制传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家电控制和网络传输方面现在以微波和有线的方式与主机进行通信。有线的方式通常需要重新额外布设弱电控制线以实现对电器的控制,因为重新布线,信号稳定,但是安装复杂,造价高,工期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适用新装修用户。无线的方式主要采用无线射频技术,无须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电器的控制,比较容易,但系统功能较弱,控制方式比较单一,容易受各种因素干扰,不太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无须重新布线的、安装比较简单的、可以即插即用的、能够不断升级的、功能比较强大的一种基于电力线路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和接收/发射模块。
所述的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在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上另外还有两条连线,所有接收/发射模块的上述两条连线均相互并联连接。
所述的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的数量≥1,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的数量≥1。
所述的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的数量为5个,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的数量为5个。
所述的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包括:第一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第二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第三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第四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和第五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
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发射模块、第二接收/发射模块、第三接收/发射模块、第四接收/发射模块和第五接收/发射模块。
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第一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第二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第二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第三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第三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第四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第四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第五微控制器(MCU)译码/编码模块通过连线与所述的第五接收/发射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接收/发射模块至第五接收/发射模块还分别有另外两条连线,上述两条连线相互并联。
所述的接收/发射模块包括:芯片LM1893和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东,未经李大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