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9920.3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信捷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江苏省无锡市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端子 元件 分配 功能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编程控制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即PLC)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行业,这些行业中需要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来对机器或仪表进行控制,控制信号或是其他有用信号常常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送入到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通过内部的电路板实现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判断,之后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输出信号。
一般说来,对于特定的可编程控制器,其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数是固定不可变的,一旦选定信号的输入端子后,除了可编程控制器对信号的处理部分外,其他部分,或者说是信号的转移都以唯一路径在进行。事实上,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是通过物理连接线路连接到中央处理芯片(CPU)的引脚上的(其中可能有一些处理,如光电隔离),而在CPU内部对于引脚信号的传输也只是简单映射而已。
举例来说,一个输入信号要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I1输入,经处理后从输出端子O1输出。该过程执行如下:信号接入输入端子I1,I1通过物理线路将信号送到CPU芯片的PIN1.2引脚,PIN1.2接收信号并送CPU内部软元件X1预存(此处,X1中只存放由PIN1.2接收的信号,其他软元件也是唯一对应CPU的指定引脚),CPU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的要求,将处理后的信息转移到另一软元件Y1,Y1中的信号又唯一的被送到CPU的另一引脚PIN3.6,PIN3.6与Y1在物理线路上也是相连的,这样,X1输入的信号就由Y1输出了。在这个过程中,除CPU的处理外,信号的其他流向都是唯一的,如CPU的PIN1.2→X1、PIN3.6→Y1,都只是简单的映射。
因此,问题也相应存在。当某一输入端子损坏,可编程控制器内部对应该端子的软元件也将不可用,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对于用户而言,程序编写的对象是内部软元件,因此,使用者需要重新编写可编程控制器中的程序,以避免使用因端子损坏而闲置的软元件,但是在某些场合,修改冗长的程序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不实际的,并且是麻烦的。
因此,可编程控制器内部软元件与端子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将给使用者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打破现有可编程控制器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其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得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软元件和端子间的联系不是确定的,而是可以随意改变,并且这种方法实现起来也极其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在可编程控制器的端子与软元件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与软元件X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子与软元件Y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装置,包括一个可接收信号流入或发送信号流出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单元,至少一块可执行基本控制功能的电路板,一片可执行动态分配功能程序的CPU芯片,其还包括一块可提供用户修改端子和软元件分配的数据存储单元,一块转载了能实现动态分配端子和软元件功能的程序代码的程序存储单元,所述程序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输入/输出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中软元件之间的映射关系。
输入/输出单元至少包含2个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数据存储单元中分配出四块空间,其中两块数据空间做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载体;另两块数据空间用来存储端子的识别标志,并可供用户修改。
程序存储单元中输入/输出单元与软元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有两列元素,分别是端子识别标志和软元件,一个软元件对应一个端子识别标志,当修改这两列元素下的具体数值时,动态分配即形成。
映射表中的某一列元素值可固定不变,而只改变另一列元素值。
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端子与软元件间分配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在实际应用起来是相当方便的,因为就用户而言,其关心的并不是发明的过程,而是使用起来的效果,一旦可编程控制器的某一端子损坏,用户只需要在上位机编程软件中修改一个数值,就可以继续使用了,因此,操作是相当简单地,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和软元件间的对应关系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信捷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信捷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动态物理屏蔽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油烟过滤组合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