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的透声肠道推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435.6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齐忠;张炼;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A61N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建民;张天舒 |
地址: | 401121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强度 聚焦 超声波 治疗 肠道 推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声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的透声肠道推挤装置。
背景技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通过将超声波聚焦,可以在病灶上形成高强度、连续超声能量,从而产生瞬态高温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声化效应,使细胞膜、核膜破裂、蛋白质凝固,选择性地使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以使病灶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的能力。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技术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治疗。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的过程中,其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呈指数级衰减,其中最主要的能量损失来自于器官组织的吸收。因此,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位置较深的病灶时,由于能量的衰减必将导致靶区能量偏低,治疗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延长。
在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时,执行监控任务的B超超声波进入体内遇到气体会形成全反射,即回声区,屏幕不显像,而B超监控必须利用无回声区以形成透声通道,再通过体内不同组织对超声反射的强弱不同成像。而腹、盆腔器官等病发患者多为女性,在女性人体生理构造中,腹、盆腔子宫、子宫附件、肠管及膀胱等脏器实体通过腹膜或相互连接或相互干预,在对上述脏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当超声波需要穿透腹、盆腔和病变组织间建立透声通道时,为了避免形成回声区,减少超声波能量的损失,在治疗时就必须对靶区周围的脏器采取隔离或挤压的措施以形成透声通道。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作为一门临床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增强B超监控和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靶区能量的沉积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公开号为CN 2503915Y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能聚焦超声波治疗装置的传导介质容纳结构,该结构中,为了增强B超监控和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靶区能量的沉积,用来对靶区周围的脏器进行隔离或挤压的传导介质容纳结构仅为一半球形胶膜,而且传导介质几乎完全被密封在该半球形胶膜结构中,聚焦超声能量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带走,导致介质温度很高,易造成胶膜介面损伤,且超声换能器也易坏;同时,这种采用乳胶、硅橡胶或天然橡胶的胶膜在充盈介质后并与人体接触压挤时还易破,需要调节靶区时只能移动超声治疗头,使容纳介质结构里面的压力发生变化,在治疗病灶时形成透声通道的作用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超声波源与人体病变器官之间形成可靠透声通道、增强靶区能量沉积的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的透声肠道推挤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透声肠道推挤装置包括超声波治疗头,还包括充有超声传导介质的薄膜囊,所述薄膜囊可置于病灶部位所对应的患者表面皮肤处,薄膜囊与一介质循环单元连通,所述介质循环单元可使薄膜囊内的超声传导介质循环流动。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治疗头和薄膜囊都置于一容器内,所述容器内可充有超声传导介质。优选容器中的超声传导介质与薄膜囊中的相同。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快速的温度控制,增加辐照时间,减少治疗时间,薄膜囊内的水和容器内的水共用一套循环制冷装置,其采用超声传导损耗小的液体介质,所述液体介质可为脱气水。
所述介质循环单元可包括循环介质容器、分别与所述循环介质容器以及薄膜囊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安装于进液管上的介质输送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循环单元还包括有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装于进液管和/或出液管上。由于薄膜囊内充满了超声传导介质,压力控制器用于对薄膜囊内的超声传导介质进行监测,通过薄膜囊内液压的变化对人体的腹、盆腔施加压力。由于人体形态不一样,胖瘦不同,因此所需施加的液压不同,压力控制器通过控制该超声传导介质的流量来满足薄膜囊变形所需液压,薄膜囊通过其内部充盈的超声传导介质液压的变化推开病变器官周围的脏器,从而在薄膜囊与病变组织间形成可靠的透声通道,使超声波在传导过程中能量的衰减极少。
所述循环介质容器中还可置有可调节循环介质容器内超声传导介质温度的温度控制模块。由于水囊内水温过高,将导致皮肤损伤,因此在介质容器中还置有温度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