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具及具有该扣具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115.0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H05K7/20;G06F1/20;H01L2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扣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的扣具。
背景技术
一般电脑中,为了将中央处理器(CPU)等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进行散热,通常会通过散热器(Heat sink)紧密地抵贴于中央处理器表面,以协助中央处理器散热并确保其可在适当的温度下运作。为了将散热器紧密地抵接于中央处理器表面,通常在电路板上会安装一固定座,并通过一扣具与固定座扣接而对散热器施压,使散热器迫紧于中央处理器表面。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般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0是通过两设置于相对侧的扣具11配置而可稳固地固定在固定座12上。每一扣具11包括一扣臂111,及一安装于扣臂111上的扣件112,扣臂111是以其卡接端113穿设于扣件112的固定孔114,欲将散热器10组装在固定座12时,先将一扣具11的扣臂111的卡钩115卡掣于固定座12的一定位孔121,并使扣臂111抵接于散热器10的底板101,之后以箭头所示的方向下压扣件112使其底端处的卡钩116卡掣于固定座12的另一定位孔121,扣具11即安装在固定座12上,接着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另一扣具11的组装后,两扣具11的扣臂111即可将散热器10迫紧于中央处理器(图未示)表面。由于此种下压式扣具11无省力机构的设计,使用者在组装时易因施力不足、过大或不均而无法将扣件112的卡钩116轻易地卡掣在定位孔121内。此外,使用者欲将扣件112拆卸时,需施加更大的下压力才能使卡钩116脱离定位孔121,因此此种扣具11在拆装上较为不便。
因此,另一种改良的散热装置的扣具即具有省力机构的设计,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87962号案所揭露的旋转式扣具。在该案中欲将散热器组装在固定座时,将扣臂的结合端部的扣孔以及扣片的扣孔分别扣接在固定座的两位于相对侧的卡扣块上,之后扳动开关元件的拨凸块使其旋转,轴杆即脱离卡接在两下定位凹槽内的位置并经由导引斜面的导引而上移,当轴杆卡接在两上定位凹槽内时,扣具的扣臂即可将散热器迫紧于中央处理器表面。虽然此种旋转式的扣具拆装上较为方便且省力,但组成构件的数目多且构造复杂,因而导致制造成本较高。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另一种旋转式扣具21的扣臂211上安装有一扣件212及一操作件213,扣件212具有两间隔相对且穿设于扣臂211的两穿孔214的片体215,操作件213通过铆钉216枢接在两片体215之间,欲将散热器20组装在固定座22时,将扣臂211一端的扣孔217以及扣件212的一片体215底端处的扣孔218分别扣接在固定座22的两位于相对侧的卡扣块221上,接着以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操作件213,通过操作件213的弧形面219推挤扣臂211下移,同时操作件213带动扣件212上移,使得扣孔217、218能稳固地扣接于两卡扣块221,且扣臂211可将散热器20迫紧于中央处理器(图未示)表面。由于扣具21的扣臂211及操作件213皆为金属材质,扣具21的操作件213在转动过程中会与扣臂211摩擦并产生金属碎屑(图未示),若金属碎屑掉落至电路板(图未示)上容易造成该电路板短路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成构件少以降低制造成本,且操作省力并能避免构件间产生摩擦的散热装置的扣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成构件少以降低制造成本,且操作省力并能避免构件间产生摩擦的散热装置。
于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扣具,包括一扣臂、一扣件,及二连杆组。
扣臂具有分别位于两相反端的一接合件及一板体,扣件间隔位于扣臂的板体下方并与接合件的位置相对,各连杆组连接在板体及扣件之间,且该二连杆组分别位于板体、扣件的两相反侧,各连杆组具有一与板体相连接的第一弹性连接件,及一与扣件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连接件,该二连杆组可分别以第一、第二弹性连接件为轴心在一定角度内朝扣件方向相互靠近枢转,并连动板体朝向扣件方向下移。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扣具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各连杆组具有一位于第一、第二弹性连接件外侧的卡钩。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各连杆组具有一端与第一弹性连接件相连接的一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二弹性连接件相连接的一第二连杆,及一连接于第一、第二连杆另一端的第三弹性连接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间呈一交角。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连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的长度,以使各连杆组易于下压且板体可下移的行程较长。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分别呈长形片状,而第一、第二、第三弹性连接件分别呈弯折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辐射固化组合物
- 下一篇:车辆的具有插入式阻尼装置的车身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