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9076.4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裕;土本一喜;和田守正;妹尾智之;大浦崇史;池岛健太郎;增田友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7/02 | 分类号: | B32B3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层叠 薄膜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水分率10~60重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5重量%的第一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例如可以在作为树脂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作为透明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用的透明保护薄膜来制造偏振片的方法中使用。此外,还可以适用于制造食品、医疗仪器等的包装中使用的多层层叠薄膜。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树脂薄膜的两面贴合透明薄膜制造多层层叠薄膜时,通常使用水系粘接剂或粘合剂。作为在树脂薄膜的两面上贴合透明薄膜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向一对辊间输送树脂薄膜的同时,在其两面上输送并同时贴合透明薄膜的同时层叠法;在一对辊间输送透明薄膜的同时,在其一面输送并贴合透明薄膜,然后接着在树脂薄膜的另一面贴合透明薄膜的逐次层叠法。
但是,利用所述的层叠法,在进行贴合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时,在得到的多层层叠薄膜中的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会产生气泡。另外,还会产生皱纹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
针对所述皱纹的发生等相关课题,提出了以规定的夹紧压贴合树脂薄膜(含水率0.1~20重量%的聚乙烯醇系薄膜)与透明薄膜(纤维素系薄膜)的方法(专利文献1)。但是,即使利用该方法,也不能充分地抑制在多层层叠薄膜中的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的气泡。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66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树脂薄膜上贴合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可以抑制在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气泡而且可以抑制皱纹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的产生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以下所示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实现所述目的,以至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在水分率10~60重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5重量%的第一透明薄膜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第一透明薄膜位于第一金属辊侧的方式使树脂薄膜和第一透明薄膜通过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层叠薄膜之后,
不卷取该层叠薄膜,按照第二透明薄膜位于第二金属辊侧的方式使该层叠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通过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多层层叠薄膜。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第一金属辊与第二金属辊的至少任意一个为铁辊或不锈钢辊。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第一弹性辊及第二弹性辊均为在金属制的芯部涂敷橡胶层或树脂层得到的弹性辊。所述在第一弹性辊及第二弹性辊优选橡胶层或树脂层的硬度为70以上100以下。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相对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1a)和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一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1b)为相反方向,
其中,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是指第一弹性辊被第一金属辊接触挤压而产生的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处的第一弹性辊与第一金属辊的最开始接触点,
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是指树脂薄膜与第一弹性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切线,
第一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是指第一透明薄膜与第一金属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切线。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将树脂薄膜向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输送之前、改变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1a)的机构。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相对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2a)、和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二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2b)为相反方向,
其中,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是指第二弹性辊被第二金属辊接触挤压而产生的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处的第二弹性辊与第二金属辊的最开始接触点,
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是指层叠薄膜与第二弹性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切线,
第二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是指第二透明薄膜与第二金属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切线。
所述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将层叠薄膜向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输送之前、改变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θ2a)的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域中的信噪比(SNR)确定
- 下一篇:等离子腐蚀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