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27817.5 | 申请日: | 2007-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池谷孝一;重松广信;夏山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00;C08K3/36;C08L61/06;C08K3/22;C08K3/2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平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弹性体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包含烯烃-基树脂和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作为聚合物组分,通过动态热处理得到的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挤塑制品外观,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和压缩形变。
背景技术
当通过动态热处理烯烃树脂和橡胶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时,将作为交联剂的烷基酚醛树脂和作为活化剂的氯化锡一起使用是已知的。这些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它们的流水线步骤和再循环性正在引起关注,原因是它们不需要硫化步骤而具有与热塑性树脂相同的模塑加工性。这些热塑性弹性体用于范围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部件、家用电器部件、医疗设备部件、电线等中。
然而,尽管通过常规技术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令人满意的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和压缩形变,但是它们受困于挤出制品的外观差的缺点(参见JP-A-4-63851和日本专利3303005)。这种缺点的原因在于,如果同时将树脂交联剂和活化剂一起加入,然后进行动态交联,则交联反应以很快的速率进行,由此烯烃树脂和橡胶的形态变得不适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方法,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包含烯烃-基树脂和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作为聚合物组分,通过动态交联具有优异的挤塑制品外观,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压缩形变、耐油性和拉伸强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动态热处理下列组分(A)至(D);
将组分(E)加入到得到的组合物中;和
捏合得到的混合物,
(A):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
(B):聚烯烃-基树脂;
(C):卤代烷基酚醛树脂-基交联剂;
(D):氧化锌;和
(E):卤素捕获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组分(A)是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具体实例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和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
α-烯烃的实例包括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庚烯、1-辛烯和1-癸烯。在这些实例之中,优选丙烯。非共轭二烯的实例包括1,4-己二烯、双环戊二烯、乙烯基降冰片烯和5-亚乙基-2-降冰片烯。
在组分(A)中的乙烯/α-烯烃的比率(重量比)优选为90/10至30/70。还可以使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和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的混合物。此外,可以使用油增塑橡胶或非油增塑橡胶。在油增塑橡胶中的增量油的含量优选为20至200重量份/100重量份共聚物橡胶。
增量油提供例如降低热塑性弹性体的硬度和提高耐油性的作用。如果使用油增塑橡胶,则在共聚物橡胶的重量中包括增量油的重量。
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的优选实例包括乙烯/丙烯重量比为85/15至45/55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乙烯-α-烯烃-基共聚物橡胶优选具有10至350的100℃门尼粘度(ML1+4100℃),并且更优选具有30至300的100℃门尼粘度。如果门尼粘度太低,则机械强度可能差,而如果门尼粘度太高,则损害模制品外观。
当使用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时,非共轭二烯的含量优选为1至30重量%,并且更优选为3至20重量%。如果乙烯含量超过90重量%,则得到的组合物丧失了它的挠性,而如果乙烯含量小于50重量%,则机械强度趋向于降低。此外,如果非共轭二烯含量小于1重量%,则由于得到的组合物的交联度不能增加,机械强度趋向于降低,而如果非共轭二烯含量超过30重量%,则注塑性和其它这些性能趋向于劣化,从而从成本的观点出发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组分(B)是聚烯烃-基树脂。聚烯烃-基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和1-癸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在这些实例之中,优选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78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将车轮安装至车辆的篮式装置
- 下一篇:盘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