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告事件统计方法及广告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27797.1 | 申请日: | 200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5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顾翀;招扬;胡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L12/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告 事件 统计 方法 信息系统 以及 相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告事件统计方法及广告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广告的计量方法有很多,根据计量的数据采用的计费的模式也相应的不同,有根据广告的投放次数的计量方法,也有根据广告的引起用户相应的事件的比较精确的计费模式。但是广告的内容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计量的用户事件也不同。但是目前广告的事件计量方法有多种。比如:
每次行动的费用(CPA,Cost-per-Action):即根据每个访问者对网络广告所采取的行动收费的定价模式。对于用户行动有特别的定义,包括形成一次交易、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或者对网络广告的一次点击等。
每次点击的费用(CPC,Cost-per-click):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如关键词广告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模式。
每千次印象费用(CPM,Cost-per-Thousand Impressions):广告每显示1000次(印象)的费用,CPM是最常用的网络广告定价模式之一。
每订单费用(CPO,Cost-per-Order):即根据每个订单/每次交易来收费的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广告事件统计方法为:根据不同的广告业务模式有不同的事件统计方法,例如CPA业务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请参阅图1,该流程包括:
101、广告服务器根据用户信息以及其他生成个性化广告;
102、将生成的广告发送至业务服务器;
103、业务服务器将广告下发至用户终端;
104、用户响应特定的广告事件,例如以点击为例,则当用户点击该广告时,用户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响应广告事件;
105、业务服务器记录广告事件;
106、广告服务器定期从业务服务器获取广告事件。
从上述流程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方案针对不同的广告业务需要设置不同的广告事件记录规则,即每种广告业务可能需要收集不同的广告事件,则以现有技术的方案而言,对于每种广告业务都可能需要有不同的流程用于收集广告事件,所以降低了广告业务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广告事件统计方法及广告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提高广告业务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广告事件统计方法,包括:接收广告服务器下发的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当用户响应所述广告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用户行为策略判断用户响应行为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满足,则存储所述用户响应行为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广告事件统计方法,包括:接收广告服务器下发的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当用户响应所述广告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用户行为策略判断用户响应行为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满足,则将所述用户响应行为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识发送至广告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广告信息系统,包括:广告服务器,用于下发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终端,用于接收广告服务器下发的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当用户响应所述广告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用户行为策略判断用户响应行为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满足,则存储所述用户响应行为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识;或广告服务器,用于下发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终端,用于接收广告服务器下发的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广告信息,当用户响应所述广告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用户行为策略判断用户响应行为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满足,则将所述用户响应行为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识发送至广告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广告服务器,包括:策略管理单元,用于设置用户行为策略,对用户行为策略进行管理;广告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广告信息以及广告标识;发送单元,用于下发所述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与广告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广告客户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告标识,用户行为策略以及当前用户响应行为;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用户响应行为是否与所述用户行为策略中包含的用户响应行为匹配;存储单元,若当前用户响应行为与用户行为策略中包含的用户响应行为匹配时存储当前用户响应行为以及对应的广告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7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