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压力锅、电饭锅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7719.1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3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关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国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36/02;H05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30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锅 电饭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电加热锅如电压力锅、电饭锅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压力锅、电饭锅一般均是在电发热盘的上部设置锅内胆,锅内胆一般采用铝质材料,并在锅内胆内表面涂不粘材料,由于不粘涂料如特氟龙在260℃以上可分解产生可致癌的有毒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
为避免铝锅内胆的缺陷,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锈钢锅内胆,但给内胆加热的发热盘采用发热体铸入铝盘的技术,由于铝和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加热时可导致内胆与发热盘接触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另外,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为16.1W/m℃~26.4W/m℃,铝为热传导系数为160W/m℃,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仅为铝的1/6~1/10,不锈钢内胆与发热盘接触稍有不均,热量不能及时传导,容易在烧饭时出现锅巴或将饭烧糊。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当锅底与发热盘接触面的曲率相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使锅底与发热盘受热相对均匀。长期以来,为保持内胆与发热盘热胀系数的一致,均采用内胆复合底层结构,一般为三层结构,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CN2428061、CN2566770、CN2623129等的内胆及复合底的下层为不锈钢,中间夹层为铝,夹层的铝板较厚,可达2mm,以迫使不锈钢层的热变形与夹层一致,CN2852895公开的文本则在不锈钢内胆底的内外分另压合一层铝板,以保持内胆底受热前后始终与发热盘的紧密贴合。然而,这种复合底的结构一方面带来加工的困难,耗材较多,另一方面由于不锈钢和铝的热变系数不同,反复使用后易导致铝层与不锈钢层的分离,内胆仅能维持半年的使用寿命。
而目前发热盘一般通过支撑脚固定在内罩的底盘上,发热盘不可移动,由于安装误差或使用偏差,发热盘与锅底会出现点接触的情况而无法调整到最佳接触状态。即使有的电压力锅其发热盘可上下方向移动,也不具备自动调心功能,点接触状况无法得到改善,从而导致在烧饭时出现锅巴或将饭烧糊。
电加热锅如电压力锅、电饭锅一般均设置有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该装置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实现对电加热锅的安全控制。现有电加热锅直接检测内胆温度,发热盘需中间开孔,热敏电阻设置在发热盘的中间开孔内,通过对锅体底部的温度检测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采用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需较多的其它配套五金件,成本高,结构及加工复杂;其次,由于温度感应部分设置在发热盘的中间,温度的检测易受发热盘温度的影响,使检测不准确;再次,由于中间开孔,减少了锅胆底部与发热盘的接触面积,影响了电加热锅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锅内胆与发热盘接触面积大,受热均匀,结构简单,低成本的电压力锅、电饭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对发热盘的温度进行感温控制的电压力锅、电饭锅。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压力锅、电饭锅,包括外壳、锅盖、锅内胆、发热盘、电加热锅的温度检测控制装置,锅内胆设置在发热盘的上部,其特征在于,该锅内胆底部为不锈钢单层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锅内胆底部与发热盘的接触面为弧面,锅底的弧面半径比发热盘的弧面半径大3%-30%,最佳为5%-10%。
所述电加热锅的温度检测控制装置由热敏感元件连接电加热锅的控制电路构成,该热敏感元件固定在发热盘上,通过热敏感元件直接感知发热盘的温度来进行控制;连接固定在发热盘的底部最佳。
所述发热盘底部设置有支撑脚,该支撑脚底部开有螺孔,热敏感元件热敏电阻通过安装片直接固定在该螺孔上。
该安装片展开为“十”字形,其相对两端开有孔,通过螺钉将两孔固定在支撑脚的螺孔上,另两端弯折包容热敏电阻。
所述发热盘的底部为浮动式连接结构,该浮动式连接结构包括在发热盘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撑脚,支撑脚底部设置有螺孔,螺孔上固定有连接杆,在该连接杆装有弹性支撑,连接杆底部穿过内罩上开的孔,该孔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所述支撑脚等距离设置在发热盘底部的同一圆周上。
所述弹性支撑是钢丝弹簧或弹片组件中的一种。
所述弹片组件由两弹性片套接构成一组,在该连接杆上串接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弹片组件。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了不锈钢单层结构内胆与传统的多层复底结构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与铝质材料相比不需在增加不粘涂层,不含有害物质成份,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国华,未经关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7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告门牌
- 下一篇:一种电子票据售卖结算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