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及用于涡轮增压器再循环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5531.3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润生;段景宏;张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 | 分类号: | F16K11/06;F16K31/06;F02B3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用于 涡轮 增压 再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汽油机涡轮增压器泄压阀,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该阀门用于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再循环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处于急减速状态时,节气门接近全闭或完全关闭,而增压器转子因为惯性继续增压,在增压器的进气管路中产生持续升高的压力,此时流量已经减小而转速未及时下降,易造成发动机的喘振,此时采用泄压阀打开阀门。传统的泄压阀的控制装置中的电磁阀输入端为进气歧管,此时造成发动机减速时在未接通电磁阀另一端真空源时,由于节气门关闭进气歧管真空度增大而微弱打开阀门,引起进气噪声;当减速后提速时,由于节气门开启,进气歧管内压力升高,但未及时达到关闭泄压阀的要求,关闭响应迟缓,亦引起进气噪声并且加速时间较长,车辆使用舒适性和加速响应性有明显下降。 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00047.0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将压缩空气供给至进气歧管,用于在气缸内燃烧。涡轮被连接至排气歧管,以使排放气体膨胀通过涡轮,将功提供给连接至压缩机的涡轮增发器的涡轮增压器轴,进而旋转该涡轮增发器的涡轮增压器轴。由于压缩机的压缩而导致空气温度被增加,压缩机将周围空气抽取穿过过滤器,以及将压缩空气提供给热交换器,以使在传送入发动机的进气攻管之前降低空气的温度。再循环阀门被设置以再循环在后面穿过压缩机从热交换器进入的理想的气流量。此外,来自排气歧管的理想的发动机排气量可经由排气泄压阀旁路涡轮。动力单元还包含控制器。其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也没有解决在处于急减速状态时进气管路中产生持续升高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阀门,该阀门不仅打开和关闭迅速,而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阀门用于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再循环的系统。当发动机处于急减速状态时,节气门接近全闭或完全关闭,在增压器的进气管路中产生持续升高的压力,此时采用此系统控制泄压阀迅速打开和关闭阀门,减小由于阀门开启提前和关闭迟缓而造成的进气噪声;节气门开启后,又希望增压器能尽快升至工作转速,提高加速响应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门,包括阀体及电接线座,阀体上有三通,分别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还有通过电磁作动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一端联接弹簧,滑块还是第二接口的阀芯,控制第二接口的开度。
一种采用上述阀门的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再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及控制发动机工作的电控单元(ECU),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与涡轮增压器再循环出口的废气混合再通过节气门前软管及节气门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涡轮增压器进口,涡轮增压器排放出口连接三元催化;涡轮增压器再循环出口还连接泄压阀,阀门控制泄压阀工作,ECU电连接压力传感器、节流阀体位置传感器及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是三通电磁阀,阀门第一接口接真空罐,第二接口接泄压阀,第三接口接节气门前软管。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泄压阀打开条件;节气门前后的压差和节流阀体的变化率超过设定值,一旦满足设定值条件,阀门打开;反之泄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电磁阀在节气门前的正压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当发动机减速时,节气门接近关闭,在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管路中产生持续升高的压力,ECU输出信号控制电磁阀接通真空罐一端接口,在真空作用力下迅速打开泄压阀;当发动机恢复正常工作时,泄压阀阀门在弹簧预紧力和节气门前的正压作用下瞬间关闭,解决了由于泄压阀提前微弱打开和阀门关闭迟缓而造成的增压器进气噪声问题以及加速时的响应性。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系统由于仅采用一个三通真空电磁阀控制开启和关闭泄压阀,电磁阀中的滑块移向一边,接通真空罐;移向另一边时,接通节气门前压力(或中冷管路)。防止发动机突然减速造成的进气噪声及加速时尽快升至工作转速。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阀门构造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第三接口、4.弹簧、5.滑块、6.阀体、7.电接线座。
图2为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再循环系统构造示意图。
图中:1.ECU、2.阀门、3.真空罐、4.管路、5.空气滤清器、6.泄压阀、7.三元催化、8.涡轮增压器、9.发动机、10.进气歧管、11.压力传感器、1 2.节流阀体位置传感器、13.节气门、14.节气门前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5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系统以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 下一篇: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