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24695.4 | 申请日: | 2007-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纪文;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 地址: | 51804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车 框架结构 住宅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
背景技术
现有高层住宅一般使用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户型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布置中剪力墙的位置来设置墙体。这必然使得户型内部空间不能随意分割,从而造成户型布置的局限性非常大。同时,由于墙体是受力件,室内空间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为隔墙很有可能是受力的剪力墙。当需要增大空间而调整墙壁位置的时候,不可能砸掉受力墙体而达到改变空间的目的。
为了满足用户对室内空间的使用需求,现代建筑(高层、或多层)的标准层平面一般由多个不规整的户型平面构成。多样的户型,虽然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但也给施工和房屋质量带来了影响。首先户型的多样,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出错率相对较高(在进行施工,依照工人的学习能力,重复越多次的制作方法,出现各种错误的可能性越低,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多样并且不标准的设计进行施工时更容易出错);其次,不标准的设计也带来了诸如材料的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也非常不利于施工的现场管理;再次,多样的结构必然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住宅楼空间不能随意分隔、施工难度大缺陷,提供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包括由柱和梁构成的框架及由框架、墙体和楼板构成的住宅空间,所述住宅楼的标准层的柱排列为正方形的柱网且相邻柱之间的轴间距相同,所述住宅楼的标准层的住宅空间包括位于中心的公共空间以及分别与所述公共空间邻接的四个等体量的居住单元,其中相邻居住单元之间相差90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构成框架的柱网为5×5的柱网。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相邻柱之间的轴间距为6.6米。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居住单元包括洗手间,所述洗手间与公共空间相邻。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给水、排水管道,所述给水、排水管道与公共空间位于所述框架柱网中心的3×3的柱之内。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框架柱网中心的楼板下沉形成降板区域,所述公共空间及与所述公共空间相邻的部分居住单元位于所述降板区域。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每一单元的每一层包括两户,所述每一户的居室位于远离公共空间的一侧。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居住单元中每一户的每一居室的至少一面墙体为连接最外侧柱的墙体且所述居室的开窗设置于所述连接最外侧柱的墙体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中,所述柱体和梁为预制件,且所有柱体的尺寸相同,所有梁的尺寸相同。
本发明的风车形框架结构住宅楼,通过框架设计使得对空间有最大的调整可能,同时通过等轴距的柱网,以标准空间进行重复复制居住空间,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的精度。此外,本发明通过集中设置公共空间与给排水管道,方便了设备部分的后期维护。并且本发明通过标准模块的居住空间,使得大部分的材料尺寸都类似,从而可通过大批量的采购降低材料成本;同时,材料尺寸类似也方便特殊产品,如栏杆、门窗的定制,降低特异性产品因量少或需要单独开发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标准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标准层的柱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一个居住空间的户型结构图;
图4是图1中公共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包括由柱和梁构成的框架及由框架、墙体和楼板构成的住宅空间。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种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标准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标准层的柱平面为由等轴距的柱组成的柱网,其中柱网中的柱13排列为正方形。如图所示的5×5柱网仅为示例性的,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住宅楼的大小降柱网设计为其它数量的柱网,例如4×4柱网、6×6柱网等。由于柱网中的柱等轴距,即任一柱与前后左右的四根柱之间的轴距相等,因此连接任两根柱的梁的长度和形状也相等,从而利于标准化施工,提高效率并降低出错率。另外,由于该住宅楼的结构为纯框架结构,没有承重墙的限制,故平面设计时可以在梁、柱形成的大空间中进行自由分割和设计,从而给室内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可变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4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装置
- 下一篇:2-2型铁电体-铁氧体多层复合磁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