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4204.6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邙;刘宝江;崔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3 | 分类号: | H04N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健;黄韧敏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电视机 待机 功耗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方 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待机功耗是指家电产品在关机或不行使其原始功能时的能源消耗。与家电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待机功耗基本上是一种能源浪费。据 国际权威机构统计:世界上家电待机功耗占民用电力消耗的3%~13%,约占 总发电量的2%,其中电视等视听产品的待机能耗占了总待机能耗的68.6%, 而我国现有电视机的平均待机功耗高达8.07W/台。
为了节省有限的电力资源,EACEM(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s,欧洲消费电子联盟)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 进入欧洲的AUDIO PROD-UCTS(音频产品),待机功耗必须低于5W,从2004 年1月1日起将低于3W,从2007年1月1日起将低于1W。而我国也提出了 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待机功耗大于9W的电视机将禁止销售,其节能 评价值为3W;2009年待机功耗大于3W的电视机将禁止销售,节能评价值为 1W。现有技术中采用FAIRCHILD公司的电源芯片FSCQ1265RT作为电视机 的开关电源,但其整机的待机功耗在3W左右,待机功耗无法达到小于1W的 要求,因此设计节能电源有效方案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机行业的当务之急。
综上可知,现有的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 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方 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以满足电视机待机功耗小于1W的 要求。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系统,该系统可以 满足电视机待机功耗小于1W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方法,应 用于电视机待机状态下,该方法包括如下两个不分先后的步骤:
A、降低开关变压器绕组电压;
B、断开消磁热敏电阻与交流电源间的消磁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
A1、增加开关变压器初级反馈绕组的匝数;
A2、提高光电耦合器的次级反馈电流并反馈至开关电源;
A3、开关电源根据光电耦合器的次级反馈电流降低开关变压器绕组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步骤A1中,开关变压器初级反馈绕组一端与开 关电源的辅助电源端和一第一稳压管相连,而另一端接地;和/或
所述步骤A2中,通过调整一第二稳压管的稳压值来提高光耦合器的次级 反馈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步骤A2中将第二稳压管的稳压值降低为2.7V 来提高光电耦合器的次级反馈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稳压管与光电耦合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步骤B中通过消磁热敏电阻控制电路断开消磁 热敏电阻与交流电源间的消磁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消磁热敏电阻控制电路包括:
继电器,用于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断开消磁热敏电阻与交流电源间的消磁 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该继电器断开消磁热敏电阻与交流电源间的消 磁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开关电源为FSCQ1265RT电源。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电视机待机功耗的系统,包 括:
初级电路,用于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降低开关变压器绕组电压;
消磁热敏电阻控制电路,用于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断开消磁热敏电阻与交 流电源间的消磁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所述初级电路包括开关变压器、开关电源和第一稳压 管;
所述开关变压器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增加其初级反馈绕组的匝数,且所述 初级反馈绕组一端与开关电源的辅助电源端和第一稳压管相连,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光电耦合器,其与该初级电路相连,用于提高其次级反馈电流,并将其反 馈至初级电路以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降低开关变压器绕组电压;和/或,所述 光电耦合器用于提高其次级反馈电流,并将其反馈至开关电源以在电视机待机 状态下降低开关变压器绕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4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