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3409.2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物理层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设备 | ||
1.一种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局端设备和至少两个用户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一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发送到所述局端设备,所述第一编码方式为恢复时钟速度快的编码方式;
接收来自所述局端设备的通过第二编码方式编码的编码数据,并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所述第二编码方式为编码效率高的编码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一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编码方式使用的码元时钟;
利用所述码元时钟及所述第一编码方式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编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元时钟根据来自所述局端设备的编码数据获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一编码方式进行编码之前还包括:
从用户端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方式包括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所述第二编码方式包括脉冲幅度调制PAM编码。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用户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设备为同轴线路终端,所述用户端设备为同轴网络单元。
7.一种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局端设备和至少两个用户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二编码方式编码,发送到所述用户端设备,所述第二编码方式为编码效率高的编码方式;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端设备的通过第一编码方式编码的编码数据,并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所述第一编码方式为恢复时钟速度快的编码方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二编码方式编码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编码方式使用的码元时钟;
利用所述码元时钟及所述第二编码方式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编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元时钟由所述局端设备生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二编码方式编码之前还包括:
从局端设备的MAC层获取所述待发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方式包括Manchester编码,所述第二编码方式包括PAM编码。
12.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局端设备中以太网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设备为同轴线路终端,所述用户端设备为同轴网络单元。
13.一种用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端编码单元,用于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第一编码方式编码,所述第一编码方式为恢复时钟速度快的编码方式;
用户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编码单元生成的编码数据发送到局端设备;
用户端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局端设备的编码数据;
用户端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局端设备的通过第二编码方式编码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所述第二编码方式为编码效率高的编码方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用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户端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用户端的MAC层接收所述待发送数据;
用户端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解码数据发送到所述用户端的MAC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用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码元时钟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局端设备的编码数据中获取码元时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4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节能保温屋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智能小区交通控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