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加运算放大器回转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23254.2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俞仲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运算放大器 回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负回授的单位增益输入缓冲器的运算放大器,尤指一种应用镜射电流的比较来控制辅助输出,用以增加运算放大器回转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运算放大器为了达到高回转率(Slew Rate)的需求,方式包括增加差动输入对(Differential Input Pair)的电流或减少补偿电容;但增加差动输入对的电流会增加静态电流消耗,减少补偿电容则牺牲了运算放大器的稳定度。
已知的另一方法是使用误差放大器(Error Amplifier)去推动共源极输出级,即推挽式(Push-pull)输出级输出,也就是增加额外的电路来达到目的。请参阅图1,是已知高回转率运算放大器的示意图,其组成是由一运算放大器11,二个误差放大器12与13,以及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PMOS)14与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NMOS)15所组成的推挽式(Push-pull)输出级。误差放大器12与13用来控制输出级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其原理为利用误差放大器12与13反相(Inverting)输入端接至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端,非反相(Non-Inverting)输入端接至输出端节点Vout所构成的虚拟短路(Virtual short),加上误差放大器12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以及误差放大器13和N型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场效应管15所形成的负回授回路来控制P型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15所组成的推挽式输出级,以提供负载端推入(Push)或拉出(Pull)的电流。
此提高回转率的高回转率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其输出电压V0小于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电压V1时,误差放大器12的输出电压V2会使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增加导通,而误差放大器13的输出电压V3会使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减少导通或完全关闭,此时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会推入(Push),也就是产生电流至输出端节点Vout。当输出电压V0大于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电压V1时,误差放大器12的输出电压V2会使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减少导通或完全关闭,而误差放大器13的输出电压V3会使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增加导通,此时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会自输出端节点Vout拉出(Pull),也就是汇集(Sink)电流。
而当输出电压V0等于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电压V1时,误差放大器12的输出电压V2会使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操作在一静态电流下,而误差放大器13的输出电压V3会使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操作在此静态电流下。也就是当输入与输出相等时,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操作在原先设定的直流偏压条件(DCbias condition)下。
这种结构通常是用来推动重负载,如小电阻、大电容等。为了要让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4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15能提供大电流至负载,其外观比(Aspect ratio)要非常大。因此,推挽式输出级需消耗很大的静态电流,要符合低功率消耗、高回转率的目标反而非常困难。此外,电路结构也较复杂,在误差放大器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其偏移电压(Offset Voltage)、布局上的对称性、频宽,以及噪声的大小,因此势必要占掉极大的芯片面积,增加制造的成本。
发明内容
于是为解决上述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运算放大器回转率的装置,且不增加运算放大器静态消耗电流,不改变运算放大器极零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