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及其冷却灰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2120.9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华;张晶;王玉玮;赵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冷却 功能 输送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煤锅炉排渣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输送具有一定温度灰渣的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及其冷却灰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灰渣综合利用水平和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多数火力发电厂对燃煤锅炉炉底灰渣的处理已经摒弃了水力排渣水冷却的原始处理技术,而开始广泛采用电站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
然而,就目前干式排渣系统的现有技术中,多是在锅炉正常运行时,热灰渣经炉底排渣装置被排放到输渣机上,灰渣随着输渣机的缓慢低速运转而缓慢向前移动至灰渣破碎机构;灰渣在此经破碎并分选后,通过设置在输送机底部的进料口进入输送机;输送机将灰渣提升高位,并通过设置在输送机顶端的出料口进入贮渣仓。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对灰渣的冷却只是在对从锅炉排出的灰渣输送至破碎机构的过程中进行自然冷却,这样无法对灰渣进行充分冷却,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设备运行的热负荷,更为严重的是,无法充分冷却的热灰渣进入贮渣仓后,仓内部的热量积聚容易造成不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中国专利CN2778431Y和CN1587815A都在输送系统中加入了独立的冷却器对热物料进行冷却处理。其中,中国专利CN2778431Y公开了一种铸造热砂处理及砂箱自动输送系统。其中公开了该砂箱自动输送系统包括链式斗提机,且与链式斗提机目连的是吸风式循环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侧部设有进风口,排风口则设在冷却器上部。该专利中首先需要将待冷却处理的物料通过链式斗提机提升到高位,然后将热物料送入冷却器中,那么热砂就在冷却器中,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的目的。而中国专利CN1587815A公开了一种新型锅炉干出渣冷却系统,且明确指出了由锅炉产生的热的炉渣首先通过充气梁蓖式冷却机进料端进入充气梁篦式冷却机,在这里炉渣被充气梁篦式冷却机下方相应位置上安装的冷却风机所鼓入的冷却风冷却,然后通过充气梁篦式冷却机出料端被输送出充气梁篦式冷却机;冷却后的炉渣经粉碎后由斗式提升机输送到渣仓。
上述两个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778431Y将对热物料的冷却工艺设置于提升物料至高位之后,而中国专利CN1587815A则将对热灰渣的冷却工艺设置于提升物料至高位之前。但是这两个专利所公开的工艺流程中,将冷却工艺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工段,那么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整体工艺的复杂性,耗费了不必要的工艺处理的时间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将热灰渣输送至高位送入贮渣仓的过程中,同时可对热灰渣进行风冷却的输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机,包括一个密封外壳,设置于所述密封外壳下端的进料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外壳上端的出料口;在所述密封外壳内部设置有输送高温灰渣的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出料口处密封连接有一个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与一个贮渣仓的顶部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引风机和出风口。
在上述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中,所述引风机可设置于所述贮渣仓的顶部,与所述贮渣仓密封连接,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引风机上。作为可以选择的设计,所述引风机也可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出料口处,其通过一个曲折形的密封管道与所述出料口连接;在所述引风机上开设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引风机的顶部。
在所述出风口处还可设置布袋除尘器。
所述输送机的密封外壳上设置至少两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外壳的两个侧面,且在所述两个侧面的每个侧面上,所述进风口以每个侧部的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上述输送机上设置的进风口为单向进风口。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侧部设置检修门。
输送机的设置可以将所述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垂直于地面设置;也可以将所述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倾斜于地面设置,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2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