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滤池工艺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1580.X | 申请日: | 200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生;吴黎明;周大农;张素霞;高顾诚;马刚;孙雪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格维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水厂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B01D37/04;B01D15/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王冬华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滤池 工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和优化活性炭滤池工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周期通常采用3-6天,只能凭经验大概估计。但是这种确定方法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果反冲洗周期过长,此时活性炭已经失效,则会影响出水水质;相反,如果周期过短,在活性炭还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时就进行反冲洗,则会使处理成本大大增加,造成相当大的浪费。而目前关于评判活性炭是否失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检测碘值和亚甲蓝值,其检测复杂繁琐,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滤池工艺的控制方法,其采用光谱扫描方法在线式监测,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炭滤池工艺的控制方法,其利用光谱扫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的阵列感光器和差分光谱分析软件,通过检测活性炭滤池入水和出水浊度及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硝氮、紫外消光值(UV254)等有机物质的含量及相关参数,经过计算及对比,以判断活性炭滤池的过滤效率,确定其反冲洗时间并判断活性炭是否失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炭滤池工艺的控制方法,其采用在线式监测,能够及时且准确地反映出滤池的过滤效率,确定反冲洗时间,评判活性炭是否失效,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以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采用光谱扫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的阵列感光器和差分光谱分析软件,通过检测并对比活性炭滤池入水和出水浊度及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硝氮、紫外消光值(UV254)等有机物质的含量及相关参数,经过计算及对比,以判断活性炭滤池的过滤效率,确定其反冲洗时间并判断活性炭是否失效。
其中所述紫外-可见光的阵列感光器和差分光谱分析软件的有效检测波长范围为200-750纳米,该谱能清晰地反映出水中大部分物质的分布,可以测量: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消光值(UV254)、吸光度(SAC)、硝氮、总悬浮固体物(TSS)、浊度(NTU/FTU)、BTX(苯,甲苯,二甲苯总称)、酸碱度(PH)、电导、溶氧、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形成一条光谱曲线。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分别在活性炭滤池的入水处和出水处各安置一台光谱仪器,在200-750纳米的波长范围,不同物质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这样就会得到一条光波长和吸收量的对应关系曲线,从这条曲线可以反映出各种物质的含量,对滤前和滤后的这两条曲线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过滤的效率。当过滤效率不能达到出水要求时,就进行反冲洗。同理,进行反冲洗后,如果效率仍然达不到要求则说明活性炭已经失效,需要更换。
另外,在软件中,还设置不同的报警级别,以针对不同的去除效率采取不同的措施。
以上已对其发明内容作了详尽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不会超出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格维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水厂,未经北京格维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水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15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机械膜组件
- 下一篇:氟比洛芬酯眼用纳米乳-原位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