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Fe/Cu包套结构二硼化镁多芯超导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1109.0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禹争光;马衍伟;王栋樑;张现平;高召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关玲;成金玉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fe cu 结构 二硼化镁多芯超 导线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性能铁/铜包套结构二硼化镁多芯超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一定管径的铁管和铜管,要求Fe管能紧密地套进Cu管内,对Cu管和Fe管内外表面进行化学抛光处理,然后清洗干净;
(2)将Fe管套进Cu管内,然后对铁/铜管进行机械旋锻后,得到铁/铜复合管;
(3)通过混合和球磨过程制备两种原料粉,原料配方分别是1)摩尔比为1∶2的Mg粉和B粉,和2)摩尔比为1∶2∶0.5的Mg粉,B粉和掺杂材料;
(4)分别将不含掺杂材料原料粉和含掺杂材料原料粉装入分别装入两根铁/铜复合管内,压紧,密封端口;
(5)每道次在加工变形率2~15%条件下,经过旋锻、孔型轧制和拉拔工序后得到外径0.8~4.0mm具有铁/铜复合包套的外形规格相同的掺杂单芯线和非掺杂单芯线;
(6)对上述单芯线去除加工硬化层和校直处理;
(7)在无缝铜管内,重新紧密地组装一定所需数量含掺杂材料和不含掺杂材料单芯结构线;
(8)控制单道次加工变形量在2~15%条件,再次经过旋锻、拉拔获得多芯铁/铜包套结构二硼化镁线;
(9)最后在650~950℃温度下热处理0.5~5h,得到一条高性能铁/铜包套结构的二硼化镁多芯超导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铜包套结构二硼化镁多芯超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掺杂材料选用纳米C,纳米NbC或硬脂酸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铜包套结构二硼化镁多芯超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硼化镁超导长线的超导芯可以是掺杂与非掺杂芯组合,也可以采用未掺杂二硼化镁与高温超导芯组合,还可以是掺杂二硼化镁与高温超导芯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11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存器件及其读取方法
- 下一篇: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