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一种中成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20979.6 申请日: 2007-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1112560A 公开(公告)日: 2008-01-30
发明(设计)人: 王信锁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分类号: A61K36/8994;A61P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2北京市朝***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神经性皮炎 一种 中成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一种中成药,是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阵发性剧痒,慢性经过,易于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因其皮疹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中医又称为牛皮癣,又因其好发于颈部,故又名摄领疮。一般认为,本病系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平衡失调所致。常见的诱因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搔抓、摩擦、日晒、多汗、饮酒、局部刺激和内分泌失调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遂,闷郁不舒,郁而化火,气血运行失调,营血不足,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或风湿热之邪蕴阻皮肤而成。中医在临床上分风湿热型、血虚风燥型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一种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生地黄  1.5~6份    丹参  1.0~4份    白蒺藜  0.1~2份

夜交藤  1.5~6份    当归  1.0~4份    龙胆草  0.1~2份

白鲜皮  1.0~4份    柴胡  0.1~2份    皂角刺  0.1~2份

生薏苡仁1.0~4份    防风  0.1~2份    威灵仙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2.5~3.5份    丹参  1.5~2.5份    白蒺藜  0.5~1.5份

夜交藤  2.5~3.5份    当归  1.5~2.5份    龙胆草  0.5~1.5份

白鲜皮  1.5~2.5份    柴胡  0.5~1.5份    皂角刺  0.5~1.5份

生薏苡仁1.5~2.5份    防风  0.5~1.5份    威灵仙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3份    丹参  2份    白蒺藜  1份

夜交藤   3份    当归  2份    龙胆草  1份

白鲜皮   2份    柴胡  1份    皂角刺  1份

生薏苡仁 2份    防风  1份    威灵仙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生地黄  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514页)。

夜交藤  药性  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可治疗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033页)。

白鲜皮  药性  苦、成,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风湿热痹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019页)。

生薏苡仁  药性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治疗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3725页)。

丹参  药性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的功效。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燥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647页)。

当归  药性  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可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第1210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