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中成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20924.5 申请日: 2007-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1112469A 公开(公告)日: 2008-01-30
发明(设计)人: 王信锁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884 分类号: A61K36/884;A61P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2北京市朝***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外阴 白色 病变 中成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中成药,是一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外阴白色病变以前曾称为外阴慢性上皮营养不良,简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本病是指女性外生殖器皮肤、黏膜因营养障碍而导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即黏膜和皮肤白色变,过去称为“外阴白斑”。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议决定把外阴白斑改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其中包括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及混合型营养不良。中医学无此病名,其证治见于“阴痒”、“阴痛”等病证之中。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在肾衰,或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肾气亏损,七情及房室损伤太过,或产众多育,或失血过多,致肝肾两脏损伤,肾藏精而寓阴阳,开窃于二阴。肾精不足,肾阴亏虚,天癸不充,阴器失养,犹如木之根腐,焉有叶之不干枯变色之理。肾阳不足,阳虚则寒胜,寒胜则凝血而不充,外阴乏阳气之温煦和阴血之润泽,亦将干枯变色。肝脉绕阴器,心肝血少,不足以养阳器,且血少风生,风淫皮肤,同样致干枯变色。且肝经湿热下注,亦将影响肝脉血液营养阴器及外阴,且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血瘀与湿热下注,更将影响气血的营养,以致外阴皮肤黏膜增厚、变硬、变色等。中医在临床上分肝肾阴虚证、阳衰阴寒证、血虚化燥证、肝经湿热证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黄芩    1.0~4份    当归  1.0~4份    龙胆草  0.1~2份

炒栀子  1.0~4份    泽泻  1.0~4份    车前子  0.1~2份

生地黄  1.0~4份    黄柏  0.1~2份    白蒺藜  0.1~2份

补骨脂  1.0~4份    柴胡  0.1~2份    地肤子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黄芩    1.5~2.5份    当归  1.5~2.5份    龙胆草  0.5~1.5份

炒栀子  1.5~2.5份    泽泻  1.5~2.5份    车前子  0.5~1.5份

生地黄  1.5~2.5份    黄柏  0.5~1.5份    白蒺藜  0.5~1.5份

补骨脂  1.5~2.5份    柴胡  0.5~1.5份    地肤子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

黄芩2份      当归2份    龙胆草1份

炒栀子2份    泽泻2份    车前子1份

生地黄2份    黄柏1份    白蒺藜1份

补骨脂2份    柴胡1份    地肤子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黄芩  药性  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808页)。

炒栀子  药性  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症,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242页)。

生地黄  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514页)。

补骨脂  药性  辛、苦,温。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的功效。可治疗虚寒腰痛,阳痿滑精,遗尿,尿频,久泻,虚喘,白癫风,斑秃,银屑病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647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